摘要: |
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一直被认为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探究典型风险驾驶对驾驶人心理、生理及驾驶行为的影响规律,分析交通政策与驾驶人驾驶行为之间的心理机制,探索针对风险驾驶行为的干预措施,对保障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多学科交叉理论包括认知心理学、驾驶行为等相关理论,按照探索行为表征–评估现有措施–新型措施研究的思路,采用实验室实验与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结合我国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管理现状,探究宏观交通政策–中观驾驶行为–微观心理过程之间相互关系。以典型的风险驾驶(分心驾驶)为例,建立虚拟仿真场景,创新性地采用内部思维任务,探究驾驶人在典型驾驶场景下的生理、心理及行为表征;从大量驾驶人违法行为数据中探究交通政策的实施效果,揭示扣分经历与风险驾驶行为之间隐含的心理机制;针对我国驾驶人教育现状,结合驾驶人教育目标体系中对风险驾驶行为影响最为重要的认知因素,在心理学用以改善人们认知过程的方法基础上,提出改善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的干预措施,并采取实验方法进行量化检验,进而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结合。具体来讲,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面向分心驾驶的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表征研究;(2)交通违法扣分政策对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3)行为后果认知干预对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总的来说,本文遵循探索行为表征–评估现有措施–新型措施研究的研究思路,对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研究结果对于加深人们对驾驶人风险驾驶行为及干预措施的认识以及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