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实现一种能够确保设计的自由度,且低成本、能够得到更优良的性能的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的结构。能量吸收构件包括:基板部(55、71);能量吸收部(53、73),其具有折回部(57、73),该折回部(57、73)设在基板部的后半部,或自基板部向后方延伸,而相对于基板部朝向上方或下方折回成U字形;后端侧安装部(58、74),其设于折回部的前端部;前端侧安装部(54、76),其设于基板部的前方,折回部(57、73)的前端部及后端侧安装部(58、74)配置在一对被夹持壁部(11a)之间的空间内,且固定于紧固杆(27a),前端侧安装部(54、76)固定于内柱(14a)的前端部或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壳体(16)。在能量吸收部(53、73)的附近具有导向部,在二次碰撞时伴随着后端侧安装部(58、74)与外柱(13a)一同向前方移动,而折回部(57、73)进行移动时,该导向部用于引导折回部(57、73)的移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成田典智;山本恒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1-07-2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180001211.1 |
公开号: | CN102438878A |
代理机构: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分类号: | B62D1/19(2006.01)I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东京 |
主权项: | 一种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柱,该转向柱包括:内柱,该内柱以前后位置被限制的状态配置在前侧;外柱,该外柱以能够沿轴向相对位移的方式外嵌于该内柱的后部,具有狭缝、一对的被夹持壁部以及一对的第1通孔,上述狭缝沿轴向设置于作为上述外柱与上述内柱的嵌合部的前部,能够扩大和缩小该前部的直径,上述一对的被夹持壁部设置于在上述前部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从左右两侧夹持上述狭缝的位置,上述一对的第1通孔形成在上述被夹持壁部的相互匹配的位置;转向轴,上述转向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转向柱的内径侧,包括内轴和外轴,上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