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需求响应与固定线路社区公交一体化规划方法研究
论文题名: 需求响应与固定线路社区公交一体化规划方法研究
关键词: 需求响应公交;固定线路公交;一体化规划;用户均衡
摘要: 为缓解“大城市病”,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行公交优先战略,但传统固定线路公交仍存在服务质量低、运营效益差等不足,无法满足居民个性化的交通需求。需求响应公交是一种介于传统公交和出租车之间的新型公交运营模式,具有以人为本、方便快捷、经济灵活等优点,可以弥补固定线路公交的不足。发展需求响应公交并将其与固定线路公交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本文从需求响应与固定线路公交一体化规划的课题出发,主要回答了在公交系统的哪一个层次进行一体化规划、怎么样实行一体化规划两个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需求响应公交定位分析。总结了需求响应公交的概念、系统组成、功能特性、运营服务模式等,并结合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的功能层次划分与网络布局形态,总结得出需求响应公交最合适的定位在于面向接驳功能的社区公交层次,其具有服务质量高、经济高效的优势。在社区公交中将需求响应与固定线路公交进行一体化规划,能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质量、服务覆盖率、服务效率、运营安全性,同时降低成本。
  2.需求响应与固定线路社区公交适应性比较。对需求响应和固定线路两种模式社区公交的服务水平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两种运营模式服务水平与系统参数和客流情况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配置相同数量的车辆的情况下,出行需求密度较小时,需求响应公交将比固定线路公交有更好的服务水平;随着需求密度增加,需求响应公交的服务水平将下降,到达某一临界需求密度后,需求响应公交的服务水平将低于固定线路公交,公交部门可根据客流情况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在不同时间段选择最合适的运营模式。
  3.需求响应与固定线路社区公交一体化规划与方案优化。分别建立了大长宽比区域、小长宽比区域不同模式公交一体化规划模型,引入用户均衡的概念,求解不同模式公交服务区域划分的问题,并通过算例验证得出进行一体化规划在小长宽比区域能显著优化公交系统服务水平,而在大长宽比区域的优化效果较差。为在多个达到均衡条件的一体化规划方案中进一步挑选出最优方案,建立了以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的思想构建求解算法。
  4.实证分析。以重庆东站站前片区为实证分析对象,开展需求响应与固定线路公交一体化规划实证。求解结果证明:最优的一体化规划方案可以在不增加投入车辆数的前提下,使公交系统的总体服务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乘客出行时间相比只规划固定线路公交时下降了 32%;相比只规划需求响应公交时下降了 36%。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采取一体化规划会增加公交车行驶里程,人均里程相比只规划固定线路公交时增加85%,相比只布置需求响应公交时增加28%。
作者: 李兆康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陈坚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23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