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特性与站域用地特征研究
论文题名: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特性与站域用地特征研究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特性;站域用地特征;回归模型
摘要: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化实践和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各大城市积极推行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轨道交通站点作为轨道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站点区域可达性、居民出行便利性以及站点周边土地价值,从而提高站点区域开发强度,随之增加对客流吸引,特别是轨道交通枢纽站,交通辐射能力强大,影响着枢纽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论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6号线为例,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E0104300),研究站点客流特性与站域用地特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一)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基础理论。从轨道交通站域规划思想与发展模式、站域范围确定与站点分类、站域土地利用与开发强度、站域开发与站点客流的互动关系四部分系统展现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站域相关的TOD理论、生活圈理论和紧凑城市理论,从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和站域开发强度两个维度分析了站域开发的影响因素。为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特性和站域用地特征研究提供思路借鉴和理论支撑。
  (二)确定轨道交通站域范围和站点分类。选取北京市轨道交通6号线为研究案例,采用“步行15分钟可达”方法,根据各站点周边路网情况,利用ArcGIS软件精确识别站点的站域;导入北京市土地利用功能数据,判断站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依据不同类型土地利用面积占比计算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结合用地优势度指数和用地均匀度指数,判断各站点类型,分为居住型、公共型、商服型、混合型、产业型五种。
  (三)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量和站域开发强度。根据地铁站点乘客进出站刷卡数据,从站点类型、时空特性以及早晚高峰特性分析站点客流,发现各站点工作日客流量均高于非工作日客流量,线路中间位置站点客流量高于线路两端位置站点客流量;根据各站域面积与站域内建筑面积,计算各站域的开发强度,用容积率进行表征;采用回归模型,判断开发强度与站点客流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站点客流量与站域开发强度存在正向反馈关系,特别是枢纽站,呈现显著相关的线性回归关系。
  (四)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站域用地关系。在站域开发强度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站域开发规模,采用回归模型研究站域开发规模与站点客流量相关性,结果表明,其相关性高于开发强度与客流量相关性;采用Kendall相关性测算,判断站点客流量与站域用地功能关系;创新地提出站域开发功能概念,选取站点客流量和站域开发强度两项指标,利用熵值法,量化站域开发功能,并对枢纽站点客流与站域用地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 狄金灿
专业: 交通运输
导师: 张汝华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山东大学
学位年度: 2023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