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大跨度钢管拱桥无支架施工工艺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钢管拱桥无支架施工工艺,所施工大跨度钢管拱桥为架设在河道上的系杆拱桥,系杆拱桥的桥梁上部结构包括拱肋和连接于拱肋两个拱脚之间的系杆,系杆内设置有劲性骨架;该大跨度钢管拱桥的施工过程如下:一、单片拱肋及系杆劲性骨架陆地拼装:在河道一侧岸边的拼装场地上,对拱肋的拱形钢管支架和劲性骨架进行拼装;二、单片拱肋及系杆劲性骨架整体吊装与就位;三、拱肋混凝土施工,过程如下:拱脚及端横梁施工,拱肋混凝土对称压注;四、系杆混凝土吊模法浇筑;五、中横梁安装。本发明工艺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施工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大跨度钢管拱桥的无支架施工过程,并且不会对河道通航造成较大影响。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张记军;杜越;丁大友;李洁勇;张广义;陈会景;张睿强;严朝锋;王永丽;杨利清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4-12-0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410713338.1 |
公开号: |
CN104594197A |
代理机构: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分类号: |
E01D21/00(2006.01)I |
申请人地址: |
21515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大同路10号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中心 |
主权项: |
一种大跨度钢管拱桥无支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施工大跨度钢管拱桥为架设在河道(22)上的系杆拱桥,所述系杆拱桥包括桥梁下部支撑结构(23)和支撑于桥梁下部支撑结构(23)上的桥梁上部结构,所述桥梁上部结构包括拱肋(1)和连接于拱肋(1)两个拱脚之间的系杆(19),所述系杆(19)位于拱肋(1)正下方且其内部设置有劲性骨架(14);所述劲性骨架(14)为对系杆(19)进行加固且由多根杆件拼装而成的刚性骨架,所述劲性骨架(14)的两端分别与拱肋(1)的两端紧固连接;所述拱肋(1)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由拱形钢管支架和浇筑于所述拱形钢管支架内的混凝土结构组成;所述拱肋(1)的数量为两片,两片所述拱肋(1)呈平行布设;所述系杆(19)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系杆(19)之间通过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中横梁(21)进行连接,多道所述中横梁(21)均与系杆(19)呈垂直布设且其沿所施工大跨度钢管拱桥的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多道所述中横梁(21)均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梁;两片所述拱肋(1)的两个拱脚之间通过两道端横梁进行连接,两道所述端横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梁和二者均与中横梁(21)呈平行布设,多道所述中横梁(21)均位于两道所述端横梁之间;所施工大跨度钢管拱桥的施工过程如下:步骤一、单片拱肋及系杆劲性骨架陆地拼装:在河道(22)一侧岸边的拼装场地上,对拱肋(1)的拱形钢管支架和劲性骨架(14)进行拼装,并获得拼装成型的单片桥梁上部钢结构(2?10);所述单片桥梁上部钢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单片桥梁上部钢结构包括单片拱肋(1)的拱形钢管支架和连接于所述拱形钢管支架两端之间的劲性骨架(14);步骤二、单片拱肋及系杆劲性骨架整体吊装与就位:采用浮吊移位平台,将步骤一中拼装成型的单片桥梁上部钢结构(2?10)吊装并移送至预先施工完成的桥梁下部支撑结构(23)上;所述浮吊移位平台包括两个对单片桥梁上部钢结构(2?10)进行吊装并运输的浮吊(2?2)和对两个所述浮吊(2?2)进行临时固定的浮吊临时固定装置;所述浮吊(2?2)包括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动平台(2?2?1)和安装在浮动平台(2?2?1)上的起重机(2?2?2),两个所述浮吊(2?2)的浮动平台(2?2?1)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紧固连接为一体,且两个所述浮吊(2?2)的浮动平台(2?2?1)组成对单片桥梁上部钢结构(2?10)进行移动的移动平台;所述浮吊临时固定装置包括多个位于所述移动平台前方的前锚固装置(2?6)和多个位于所述移动平台后方的后锚固装置(2?7),每个所述前锚固装置(2?6)分别通过前拉绳(2?6?1)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前部,且每个所述后锚固装置(2?7)分别通过后拉绳(2?7?1)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后部;步骤三、拱肋混凝土施工:待步骤二中两个所述单片桥梁上部钢结构(2?10)均吊装并移送至桥梁下部支撑结构(23)上后,进行拱肋混凝土施工,过程如下:步骤301、拱脚及端横梁施工:对两片所述拱肋(1)的两个拱脚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同时对两道所述端横梁分别进行施工;并且,两片所述拱肋(1)的两个拱脚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与两个所述端横梁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同步进行;步骤302、拱肋混凝土对称压注:对两片所述拱肋(1)分别进行混凝土压注施工,两片所述拱肋(1)的混凝土压注施工方法相同;对拱肋(1)进行混凝土压注施工时,采用顶升压注法,从拱肋(1)的拱形钢管支架两端下部进行对称压注;步骤四、系杆混凝土吊模法浇筑:采用吊模法,对两个所述系杆(19)分别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两个所述系杆(19)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相同;对任一个系杆(19)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过程如下:步骤401、系杆成型模板支立:在劲性骨架(14)的内外侧支立系杆成型模板,所述系杆成型模板包括布设在劲性骨架(14)内侧的芯模和通过吊架固定在劲性骨架(14)外侧的外侧模板;步骤402、系杆混凝土浇筑:利用步骤401中所支立的系杆成型模板,对系杆(19)进行混凝土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从系杆(19)的中部向前后两侧进行对称浇筑;步骤五、中横梁安装:对多道所述中横梁(21)分别进行安装,且多道所述中横梁(21)的安装方法均相同;对多道所述中横梁(21)进行安装时,按多道所述中横梁(21)的布设位置,由跨中向两侧拱脚进行对称安装;对任一道所述中横梁(21)进行安装时,过程如下:步骤501、吊装支架安装:在步骤四中已施工完成的两个所述系杆(19)上分别安装一个对中横梁(21)两端进行吊装的吊装支架,两个所述吊装支架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左右对称布设,两个所述吊装支架分别位于中横梁(21)的前后两侧;步骤502、中横梁吊装:将当前所安装中横梁(21)吊装到位,并放置于步骤501中安装好的两个所述吊装支架上;步骤503、中横梁与系杆连接施工:将步骤502中吊装到位的中横梁(2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系杆(19)紧固连接。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