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车联网蠕虫传播与防治研究 |
关键词: | 车联网;蠕虫传播;网络安全;IOVWPM模型;行驶条件 |
摘要: | 蠕虫由于危害严重、攻击范围大、爆发速度快、针对和可控性强已经成为网络所面临最为严重的安全威胁之一,并且有实例表明,目前已经从网络安全隐患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超级网络武器。物联网及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和部署,在为驾乘人员提供各项综合服务,为推广交通智能化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蠕虫的入侵传播提供了平台。面对系统资源、网络资源方面更加稀缺的车联网环境,蠕虫更容易造成网络异常甚至瘫痪,对车联网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着眼于车联网面临蠕虫入侵威胁这一问题开展工作,研究蠕虫在车联网环境中的传播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防治蠕虫的有效对策,为日后车联网在应用中实时监控防治蠕虫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为保障车联网网络安全,针对车联网环境中蠕虫的传播与防治,本文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车联网蠕虫在现实道路网络中的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防治蠕虫的新型良性蠕虫策略。 首先,基于车联网不同于传统网络的影响蠕虫传播的特有因素,如道路网络中车辆节点全方向复杂路况行驶,道路环境对无线信号存在阻挡、叠加干扰影响等,针对车联网蠕虫的传播,结合能够反映真实交通流量的智能行驶模型,构建了新型的IOVWPM模型。IOVWPM模型由车辆节点运动性和平均接触率模型、车辆节点信道链接连通率模型和车联网蠕虫传播动力学模型构成,较好地显示了车辆节点平均速度、阴影衰落等交通流量、无线信道因素对蠕虫传播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证明结果与IOVWPM模型理论一致。IOVWPM模型能较为真实地模拟道路路网环境车联网蠕虫的传播和爆发规律,反映出与早期研究的传统网络环境蠕虫传播的差异,本文将其归结为车辆节点特有的空间运动特性和无线信道环境。IOVWPM模型为设计实时检测策略保护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治车联网蠕虫的破坏性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针对车联网蠕虫不同于传统网络的传播特性及防治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良性蠕虫——基于速度分治的车联网良性蠕虫模型IOVAWM。IOVAWM将空间车辆节点平均速度这一能够反映区域内道路交通行驶状况,并影响蠕虫传播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作为混合良性蠕虫中主动和被动良性蠕虫的切换条件,以此调度主动和被动良性蠕虫在IOVAWM中的交替作用,从而扬主动和被动良性蠕虫所长,避它们所短。通过仿真实验证明IOVAWM能够取得预期的良好防治效果,不仅能够快速有效抑制蠕虫的传播,并且能进一步降低良性蠕虫在传播及对抗过程中对网络开销的诉求,为保护车联网网络安全,有效遏制车联网蠕虫的破坏性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后,针对高速路网特殊的行驶条件和网络条件,总结了高速路网环境中蠕虫的传播规律,并讨论分析了基于速度分治的车联网良性蠕虫IOVAWM的防治效果。通过仿真实验证明IOVAWM在高速路网环境中也能够取得预期的良好防治效果,不仅能够快速有效抑制蠕虫的传播,并且能进一步降低良性蠕虫在传播及对抗过程中对网络资源开销的诉求,为制定针对高速路网环境的车联网蠕虫防治策略提供了参考; 最后,针对高速路网环境存在的车联网通信集群的动态性和车辆节点间不稳定的连通特性,提出一种基于不稳定连通环境的被动响应车联网良性蠕虫。通过良性蠕虫被动响应机制排除主动良性蠕虫发送探测报文对网络资源的消耗,依靠被动响应机制对蠕虫进行“溯源”式的反向传播良性蠕虫,对蠕虫加以遏制;并通过基于不稳定连通环境的良性蠕虫传输机制确保网络不稳定连通条件下被动响应机制中良性蠕虫的有效传输。通过建模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在高速路网环境中能够取得预期的良好防治效果:既能保证良性报文传输效率,提高良性蠕虫的防治效果,并且同时能避免主动良性蠕虫造成的额外网络资源开销。为保护高速路网环境车联网网络安全,有效防治车联网蠕虫的破坏性传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
作者: | 汪峥 |
专业: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导师: | 钱焕延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南京理工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3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