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公路水毁灾害识别技术研究
论文题名: 公路水毁灾害识别技术研究
关键词: 公路工程;水毁灾害;区域路网;识别指标体系;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 论文以暴雨、洪水导致的公路水毁灾害为研究对象,依托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路基灾害防治技术推广及应用示范”等科研项目,结合“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试点”,从灾害类型、危险因子和危险程度等方面对公路水毁灾害风险识别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灾害识别是公路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公路水毁灾害识别技术的研究对于公路水毁灾害的预防、治理以及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公路工程的特殊性,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等,利用已有室内模型试验资料,在对公路水毁灾害类型及成因、识别原则方法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区域路网层面、路线层面和路段层面等3个层面进行公路水毁灾害识别,并建立了识别指标体系。研究得到以下主要成果:
   (1)根据致灾因子、发生位置及破坏类型,将公路水毁类型划分为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包括沟谷泥石流水毁、小桥及涵洞水毁、沿河公路及其冲刷防护建筑物水毁)和边坡水毁灾害(主要包括坡面侵蚀、坡面冲刷、边坡降雨失稳以及边坡排水沟渠系统和防护工程水毁)两大类。并着重研究了沿河公路水毁和边坡水毁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影响因素。
   (2)选择地表坡度、海拔高程、地表破碎程度以及岩土类型等要素,基于GIS编制了《地表形态指数图》、《中国公路岩石类型分布图》和《中国公路土类型分布图》,反映其区域差异性及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并用于公路水毁灾害区域风险识别。
   (3)从区域、路线和路段等层面分析了灾害识别的必要性,总结归纳了灾害识别的原则、方法和技术手段;借鉴“中国公路水文区划”、“中国公路岩土区划”等研究基础,建立了公路水毁灾害区域识别方法,从宏观角度把握区域水毁灾害发育、分布特点;提出了由路基几何形态、内部结构面、岩土工程性质等3个要素构成的路基工程地质结构及路基灾害分析方法,从路线和路段角度研究水毁灾害成灾特点。
   (4)对于沿河公路水毁灾害,综合考虑降雨、植被覆盖度、河网密度和沟谷比重(即沟谷面积占坡面面积比)等影响因素,形成河川径流强度指数,基于GIS编制了《中国沿河公路水毁区域识别图》,进行区域路网沿河公路水毁灾害的初判;提出了沿河公路、小桥涵和沟谷泥石流水毁易发地段的超前识别判据及路线危险性分段方法,实现了路线沿河公路水毁灾害的预判;建立了沿河公路水毁灾害危险度计算方法,完成路段层面沿河公路水毁灾害的详判。
   (5)对于公路边坡水毁灾害,综合考虑降雨、地形坡度、岩土类型和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因素构成坡面径流强度指数,基于GIS编制了《中国公路边坡水毁区域识别图》,进行区域路网公路边坡水毁灾害的初判;研究了公路边坡水毁灾害的易发地段识别方法及识别判据,为路线边坡水毁灾害的预判提供参考;根据公路边坡水毁灾害发育的阶段性,将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的发育阶段划分为早、中、晚3个链式阶段,由此建立了公路边坡水毁灾害危险度定量识别方法,从而实现了路段层面公路边坡水毁灾害的详判。
   论文提出的灾害灾前识别方法简单实用,有助于实现公路水毁灾害预防和治理的主动性、超前性,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应用、验证;初步开发的识别系统实现了公路水毁灾害识别的流程化和可视化,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作者: 马保成
专业: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导师: 田伟平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长安大学
学位年度: 2011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