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塔锚合一悬索桥
专利名称: 塔锚合一悬索桥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塔锚合一悬索桥,主要由主缆、吊索、索塔、水平杆和主梁组成。主缆依次绕过塔顶、水平杆、塔底,最终锚固在悬索桥两边的索塔之间。塔锚合一悬索桥与传统悬索桥的索塔形式有较大的差别,索塔的偏心线为曲线,可使背索绕塔转动时,对塔不产生弯矩;其宽度线为曲线,可保证材料能得到充分利用。在保持传统地锚悬索桥跨径的前提下,本发明可去掉体积庞大的锚碇,塔基与锚碇合二为一,减少了连接锚碇的主缆的计算长度,使主缆在恒载作用下应力和振幅减小,主缆水平张力可由基础反力和主梁轴力共同平衡,基础受力为斜向下。塔锚合一悬索桥受力更为合理,在保证结构安全、经济、耐久性的前提下,更容易做到力与美的统一。
专利类型: 发明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西;45
申请人: 广西大学
发明人: 谢肖礼;覃霞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6-09-2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610850642.X
公开号: CN106284049A
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代理人: 徐国华
分类号: E01D11/02(2006.01)I
申请人地址: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路100号
主权项: 一种塔锚合一悬索桥,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主缆(1)、吊索(2)、索塔(3)、水平杆(5)和主梁(6)组成;所述的吊索(2)均匀布置在主缆(1)和主梁(6)之间;所述的水平杆(5)与索塔(3)垂直相交;所述的索塔(3)的底部浇筑有索塔基础(8),并且在索塔基础(8)的底部设有转向块Ⅱ(13);在索塔(3)的顶部设有索鞍(11);所述的水平杆(5)端部设有转向块Ⅰ(12);所述的主缆(1)的端部依次绕过索塔(3)顶部的索鞍(11)、水平杆(5)端部的转向块Ⅰ(12)、索塔基础(8)底部的转向块Ⅱ(13),其锚固位置最终位于悬索桥两边的索塔(3)之间;根据主缆端部的锚固位置,有如下设计:设计一,还设有斜柱(7);所述的斜柱(7)的底部浇筑斜柱基础(10);所述的水平杆(5)、斜柱(7)分别设在索塔(3)的两侧,斜柱(7)为二力杆,并且水平杆(5)、索塔(3)和斜柱(7)有一个共同交点;所述的水平杆(5)的末端增设辅助墩Ⅱ(4),辅助墩Ⅱ(4)底部浇筑辅助墩Ⅱ基础(9);所述的主缆端部最终锚固在斜柱基础(10)上;所述的主梁(6)与主塔(3)连接方式为固接或铰接时,主缆(1)水平张力由索塔基础(8)、斜柱基础(10)和主梁(6)的轴力共同平衡;设计二,还设有斜柱(7);所述的水平杆(5)连接索塔(3),并与主梁(6)连接,同时在水平杆(5)的两端分别增设辅助墩Ⅱ(4)、辅助墩Ⅰ(15);所述的斜柱(7)为二力杆,设在索塔(3)内侧,并且水平杆(5)、索塔(3)和斜柱(7)有一个共同交点;所述的辅助墩Ⅱ(4)底部浇筑辅助墩Ⅱ基础(9);所述的斜柱(7)的底部和辅助墩Ⅰ(15)的底部相交,并且浇筑共用基础(16);所述的主缆端部最终锚固在增设辅助墩Ⅰ(15)的水平杆(5)端部上;所述的主梁(6)与水平杆(5)连接方式为固接或铰接时,主缆(1)水平张力可由索塔基础(8)、共用基础(16)和主梁(6)的轴力共同平衡;设计三,所述的水平杆(5)连接索塔(3),并与主梁(6)连接,同时在水平杆(5)的两端分别增设辅助墩Ⅱ(4)、辅助墩Ⅰ(15);所述的辅助墩Ⅱ(4)、辅助墩Ⅰ(15)的底部分别浇筑辅助墩Ⅱ基础(9)、辅助墩Ⅰ基础(17);所述的主缆端部最终锚固在增设辅助墩Ⅰ(15)的水平杆(5)端部上;所述的主梁(6)与水平杆(5)连接方式为固接或铰接时,主缆(1)水平张力可由索塔基础(8)和主梁(6)的轴力共同平衡;设计四,所述的水平杆(5)设在索塔(3)的外侧,所述的水平杆(5)的末端增设辅助墩Ⅱ(4),辅助墩Ⅱ(4)底部浇筑辅助墩Ⅱ基础(9);在索塔(3)的内侧设有支撑主梁(6)的辅助墩Ⅲ,并且用混凝土将桥面以下的索塔(3)和辅助墩Ⅲ浇筑为一个整体,和索塔基础(8)一起作为索塔塔基;所述的主缆端部最终锚固在索塔塔基内侧;所述的主梁(6)与主塔(3)连接方式为固接或铰接时,主缆(1)水平张力可由索塔基础(8)和主梁(6)的轴力共同平衡。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