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文尝试就国光石化计划之环评审查过程,鉴别利害相关者,以汇整分析环评审查过程各方关注之「社会议题」。本文先行界定:(1)开发单位、(2)目的事业主管机关、(3)环境保护主管机关、(4)具「公民诉讼」资格之「人民或公益团体」、(5)「当地居民、居民代表、相关团体」等「旁听人员」、(6)民意代表、以及(7)媒体记者等为环评审查过程之利害相关者。而各利害相关者所关心之社会议题则可分列如下:(1)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影响之程度及范围、(2)开发行为之「公益性与必要性」、(3)公共工程类开发行为之可行性评估、(4)国民福祉与健康风险评估、以及(5)程序议题。案例分析方面,「国光石化」计划之二阶环评审查过程,初审决议建议「认定不应开发」与「有条件通过环评审查」两案并陈送大会讨论,综观初审建议之10点「认定不应开发之理由」及24项「有条件通过审查之『条件』」,再加上检视6项重大议题「专家会议」之「共识」或「无共识意见」,本案之「社会议题」似乎就随着「国光石化」计划的各项「转折」而不断发酵。其间,开发单位的「转折」、政治氛围的「转折」、环评审查的「转折」、相关计划的「转折」、以及民间力量的发挥,逼迫开发单位多次调整开发区位与开发规模;并且在冗长的环评审查过程中,「酝酿」出无法预期与掌控之争论议题;而民间力量适时发挥,使得青少年学子、艺文界、宗教团体的关注,转化成影响社会之显著力量,最终让一项重大石化开发案落入「胎死腹中」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