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地铁人员疏散特性分析
论文题名: 地铁人员疏散特性分析
关键词: 地铁车站;人员疏散特性;危险性分析;火灾场景;模拟实验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铁作为城市的交通主力军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地铁因深埋地下的特殊建筑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研究地铁火灾人员安全疏散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地铁火灾人员特性分析为目的,在查阅大量文献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成都和重庆两地地铁人员疏散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检验。通过现场观测实验,对重庆与成都地铁乘客水平方向和楼梯段的疏散速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重庆花卉园地铁站进行了人员疏散案例分析。
  调查的重庆和成都地铁人员的各类基本特性分布大致相同。两地的地铁乘客男女比例均匀,年龄分布主要以18岁到60岁年龄段为主,受教育情况则是以大专和本科学历居多,乘客中绝大部分接受过火灾安全训练或火灾安全教育,群集关系以独自一人和两人同行较多。
  两地的受调查人员对车站和消防系统的熟悉程度基本相同,大多数人对车站及消防系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人对消防设施不是很了解。调查中还发现,人们对消防设施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开展一些实际消防演练,并在地铁车站播放消防宣传视频。
  两地的受调查人员的行为特性大致相同。两地调查的人员中,一半以上的人在车站发生火灾时行为反应都比较理智,但对于区间隧道的疏散方式的选择上,大部分人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加强区间隧道疏散的宣传教育。
  在面对地铁火灾时,两地的受调查对象的疏散心理特性也大致相似。在面对火灾时,大部分人都存在恐慌心理,因此,在组织人群疏散时,应该尽量控制人们的负面情绪,尽可能地传递积极情绪给受困人员。
  由相关性检验可知,人员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乘车目的是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因素,而人员是否受过安全教育、安全训练以及人员的群集关系这三个因素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不是很大。
  速度观测实验表明,重庆与成都两地的人员疏散速度总体差异不大,但是水平方向的速度重庆地区稍微高于成都地区,而楼梯段的速度则是成都略高于重庆。对于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而言,年龄、性别、行李状况、鞋子状况、群集关系这5个因素对速度都有影响
  作者对重庆花卉园地铁站的人员疏散进行了案例分析。利用了Pathfinder人员疏散软件对疏散场景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整个疏散过程人为地划分成地铁站台层疏散、楼梯段疏散以及站厅层疏散3个阶段,并对各疏散阶段进行了危险性分析,为此类地铁站人员安全疏散提供了一些建议。
作者: 李罡
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导师: 刘方;廖曙江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重庆大学
学位年度: 2013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