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快速公交走廊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论文题名: 中国城市快速公交走廊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关键词: 快速公交系统;走廊出行选择行为;社会经济特性;交通系统特性
摘要: 快速公交(BRT)系统已经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建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BRT投资速度最快、建成网络最大、BRT建设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未来BRT系统的快速建设步伐还将持续。
  针对目前国内对BRT走廊出行选择行为研究的空缺,本文将第一次分析中国城市实施BRT服务后出行者的方式选择行为。本文选择北京BRT1号线、北京BRT3号线、常州BRT1号线、济南BRT1号线、昆明BRT1号线、广州中山大道BRT走廊位于五个城市的六条代表性的BRT走廊作为案例研究。利用各走廊BRT、常规公交、小汽车、非机动车四种方式的使用者RP(revealedpreferences)调查数据建立了MultinomialLogit(MNL)模型、MixedLogit(ML)模型和基于Box-Cox转换的MultinomialLogit(BCL)模型、MixedLogit(BML)模型四种模型,通过对几个模型的最大似然比、命中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对随机项假设条件完全放宽可以改善似然率但是对于改善命中率效果并不明显,有时候甚至造成命中率下降。另外,其对似然率的改善并不总是有效,如广州BRT走廊ML模型对于MNL并没有改善。而针对出行时间和费用的非线性效用转换可以改善模型的最大似然值和命中率。
  模型结果表明出行者的社会经济特性(性别、年龄、收入)、出行相关的特性(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出行费用)都会对出行者的方式选择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在不同城市影响的显著性并不完全相同,这也说明在制定BRT发展策略时需要认识到不同地区的交通系统特性和出行者特性的差异。
  另外,小汽车使用者向BRT转移的比率较小,只有约3%-8%的小汽车使用者向BRT转移,通过敏感性分析及情景分析发现,单独通过节约BRT的出行时间对小汽车的影响有限。在改善BRT服务的同时对小汽车的使用进行一定的经济限制则能使小汽车出行者显著地向BRT转移。
作者: 王志成
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王元庆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长安大学
学位年度: 2012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