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交通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论文题名: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交通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关键词: 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句法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化趋势明显,都市圈、都市带出现,并且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相当长的阶段。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迫切要求加强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率与深度。城市交通和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等问题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科学合理的确定城市交通特征以及其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纵观国内外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城市交通以及土地利用问题做出了一定的分析,笔者主要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在理论上,首先简要的介绍了空间句法理论基本观点与原则,同时指出了其空间认知的机理,将客观的欧氏距离与人们意识中层次距离相结合。其次笔者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对空间句法理论进行了适当的修正与补充,提出通达能力CCi与集成程度CAi两个新的变量。最后研究中发现原有的三种空间分割方法与人们直观理解上存在一定障碍,于是本文独辟蹊径,采用长期以来被命名的道路名来分割空间,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实证上,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区域,将空间句法理论用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定量化实证研究中,芜湖市交通网络空间分布具有规律性,交通网络通达能力空间分布以镜湖公园和赭山公园为中心呈环状特征,集成核南北方向伸展,城市空间通达性较好;芜湖市交通网络现状与经济分布相一致,网络布局较为合理,与该市经济发展、交通需求基本吻合,其与经济发展程度、土地利用有较大相关性;并提出设计与规划的合理化建议,为管理规划者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指出了交通网络中存在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是青弋江的功能变化。结论表明空间句法理论可以有效的定量研究城市交通网络以及空间形态。最后探讨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末章中,笔者提出了基于GIS的LTGIS概念模型,提出协调解决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思路。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不足。
作者: 陈明星
专业: 自然地理学
导师: 查良松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年度: 2006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