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基于假人的高速列车碰撞事故幸存性仿真预测 |
关键词: | 高速列车;碰撞事故;损伤预测;耐撞性评价;乘客安全 |
摘要: | 高速列车一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的伤亡将是极其严重,被动安全设计是在事故中保护乘客安全的最后保障。因此,针对高速列车内场景下结构的耐撞性开展仿真分析、优化设计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CRH380型高速列车座椅为主,建立基于坐姿假人的碰撞仿真场景,针对不同场景下乘员损伤进行了仿真与预测,并对二等车座椅进行了耐撞性改进的探讨。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对国内外相关碰撞以及耐撞性标准法规进行综述,结合相关损伤判据标准规范以及列车碰撞事故损伤特点,建立了基于坐姿假人的高速列车二次碰撞事故损伤预估方法,并对头部,胸部结合AIS标准详细划分了损伤等级标准。依据相关文献标准对假人模型采用等效仿真计算方法进行校验。 (2)分析CRH380高速列车二等车座椅结构特点与承载要求,建立了基于隐式的座椅有限元模型。包括单元类型的设定,材料属性的定义,连接方式的等效等,并依据国家铁路标准TB/T3263-2011规定对座椅坐垫、靠背、侧扶手以及中间扶手等进行了静载校核。 (3)以高速列车座椅场景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显式的座椅-假人有限元模型,以AV/ST9001加速度载荷为边界条件实现仿真计算,获得假人姿态响应历程数据,并进行损伤预测,此场景下,假人损伤较严重甚至致命,座椅耐撞性很低,缺乏对乘员的碰撞保护。分析了座椅间距对乘员损伤的影响,不同座椅间距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员损伤影响不统一,小间距对乘员胸部、腿部保护作用明显。 (4)针对假人二次碰撞损伤情况,提出了座椅耐撞性改进方案:增加座椅缓冲角,适当的缓冲角可以有效降低乘员损伤;降低靠背顶部刚度,可以降低头部在碰撞过程由刚性碰撞引起的二次碰撞损伤,且增加头部碰撞时的缓冲距离,有效避免颈部产生过大颈部力与弯矩,可以降低头部与颈部损伤。 |
作者: | 王存义 |
专业: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导师: | 张乐乐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北京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5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