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拖拉机热管理智能控制系统及其低功耗自动冷却的方法
专利名称: 拖拉机热管理智能控制系统及其低功耗自动冷却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拖拉机热管理智能控制系统及其低功耗自动冷却的方法,所述热管理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动力提供系统、主冷却风扇系统、散热系统、辅助冷却系统、传感系统、动力分流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计算出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内冷却液温度减去发动机理想工作温度之间的差值△T1以及发动机散热器内冷却液温度减去发动机散热器理想工作温度之间的差值△T2,计算出液压装置热交换装置内冷却液温度减去液压装置热交换装置理想工作温度之间的差值△T3以及液压装置散热器内冷却液温度减去液压装置散热器理想工作温度之间的差值△T4,根据所述各差值控制主冷却风扇系统、散热系统、辅助冷却系统、动力分流系统的运转。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冷却效果要好的特点。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山东;37
申请人: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刘成强;杨吉生;巩丙才;林连训;杨秀涛;王庆涛;张国镇;温健;赵志宽;马春云;郭登鹏;赵汝东;杨晓东;杨龙云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711323404.4
公开号: CN108146226A
代理机构: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代理人: 刘亚宁
分类号: B60K11/06(2006.01)I;B60K11/02(2006.01)I;B60K11/04(2006.01)I;B60R16/023(2006.01)I;B;B60;B60K;B60R;B60K11;B60R16;B60K11/06;B60K11/02;B60K11/04;B60R16/023
申请人地址: 252800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时风路1号
主权项: 拖拉机热管理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提供系统,包括拖拉机的发动机(1)、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两齿轮油泵(3)、两液压油箱(4)、动力输出轴连轴齿轮(5)、两齿轮油泵驱动齿轮(9),动力输出轴连轴齿轮(5)安装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上且其中轴线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两齿轮油泵(3)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左、右两侧;两液压油箱(4)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左、右两侧;两齿轮油泵驱动齿轮(9)分别设置在一齿轮油泵(3)且与动力输出轴连轴齿轮(5)相啮合;拖拉机的发动机(1)设置在拖拉机的机头上;主冷却风扇系统,包括风扇主轴(6),风扇主轴(6)的前端安装有主风扇(7),风扇主轴(6)通过双向离合器(8)连接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正前方,风扇主轴(6)的中轴线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散热系统,其设置在主风扇(7)的正前方;所述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器(10)、液压装置散热器(11)、发动机热交换装置(12)、发动机循环泵(13)、液压装置热交换装置(14)、液压装置循环泵(15),发动机散热器(10)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热交换装置(12)、发动机循环泵(13)相连并形成一循环回路;液压装置散热器(11)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10)的前侧;发动机散热器(10)、液压装置散热器(11)上设有若干散热通风孔;液压装置散热器(11)通过管路与液压装置热交换装置(14)、液压装置循环泵(15)相连并形成一循环回路;辅助冷却系统,包括两套副冷却装置;两套副冷却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副变量泵(16)、顶面平行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中轴线的转动盘(17)、副风扇(18)、底座(19)、转动盘驱动液压缸(20);副风扇(18)安装在副变量泵(16)的输出轴上且副风扇(18)的出风方向正对着液压装置散热器(11),副变量泵(16)安装在转动盘(17)上,转动盘(17)、转动盘驱动液压缸(20)安装在底座(19)上;两套副冷却装置的副变量泵(16)、转动盘(17)、副风扇(18)、底座(19)、转动盘驱动液压缸(20)均沿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中轴线左、右镜像排列;传感系统,包括若干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10)、发动机热交换装置(12)、液压装置散热器(11)、液压装置热交换装置(14)上的温度传感器(21);动力分流系统,第一单向阀(23)、第二单向阀(24)、第一转动盘驱动变量泵(25)、第二转动盘驱动变量泵(22),第一单向阀(23)、第一转动盘驱动变量泵(25)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左侧,第二单向阀(24)、第二转动盘驱动变量泵(22)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右侧;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左侧的齿轮油泵(3)、第一单向阀(23)、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左侧的副变量泵(16)、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左侧的液压油箱(4)通过油管相串连并形成闭合回路;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由侧的齿轮油泵(3)、第二单向阀(24)、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右侧的副变量泵(16)、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右侧的液压油箱(4)通过油管相串连并形成闭合回路;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左侧的齿轮油泵(3)、第一转动盘驱动变量泵(25)、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左侧的转动盘驱动液压缸(20)、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左侧的液压油箱(4)通过油管相串连并形成闭合回路;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右侧的齿轮油泵(3)、第二转动盘驱动变量泵(22)、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右侧的转动盘驱动液压缸(20)、位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2)的右侧的液压油箱(4)通过油管相串连并形成闭合回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26),控制器(26)通过线路与双向离合器(8)、动力分流系统、传感系统相连。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