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水坝用石头自动修整装置
专利名称: 一种水坝用石头自动修整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材料处理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水坝用石头自动修整装置,可以解决修建水坝时,石头形状不规整,不仅不方便移动,还使用不方便,在休整石头外形时耗时耗力,产生的灰尘还会危害人身健康等问题,切割装置位于上料装置上方,落料装置位于上料装置左方,传送转换装置位于落料装置右方,运料装置位于传送转换装置右方,切割装置与壳体连接,上料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上料装置位于壳体内部,落料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落料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传送转换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传送转换装置位于壳体内部,运料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且运料装置位于壳体内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钟秀国
发明人: 钟秀国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798394.8
公开号: CN108582508A
分类号: B28D1/12(2006.01)I;B28D7/04(2006.01)I;B28D7/00(2006.01)I;B;B28;B28D;B28D1;B28D7;B28D1/12;B28D7/04;B28D7/00
申请人地址: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
主权项: 1.一种水坝用石头自动修整装置,包括切割装置(1)、上料装置(2)、落料装置(3)、传送转换装置(4)、运料装置(5)、壳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割装置(1)包括控制杆一(1‑1)、链轮一(1‑2)、链一(1‑3)、链轮二(1‑4)、螺杆一(1‑5)、螺杆二(1‑6)、固定梁(1‑7)、壳体固定杆(1‑8)、壳体连接杆(1‑9)、壳体(1‑10)、电机固定板(1‑11)、电机支架一(1‑12)、电机一(1‑13)、带轮一(1‑14)、皮带一(1‑15)、传动轮一(1‑16)、锯片(1‑17)、传动轮二(1‑18),控制杆一(1‑1)与链轮一(1‑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一(1‑1)位于链轮一(1‑2)上方,链轮一(1‑2)与链一(1‑3)连接,链一(1‑3)与链轮二(1‑4)连接,链轮一(1‑2)位于链轮二(1‑4)左方,链轮一(1‑2)与螺杆一(1‑5)固定连接,且链轮一(1‑2)位于螺杆一(1‑5)上方,链轮二(1‑4)与螺杆二(1‑6)固定连接,且链轮二(1‑4)位于螺杆二(1‑6)上方,固定梁(1‑7)左端与螺杆一(1‑5)螺纹连接,固定梁(1‑7)右端与螺杆二(1‑6)螺纹连接,固定梁(1‑7)与壳体固定杆(1‑8)固定连接,且固定梁(1‑7)位于壳体固定杆(1‑8)上方,壳体固定杆(1‑8)与壳体连接杆(1‑9)固定连接,螺杆一(1‑5)、螺杆二(1‑6)分别与壳体(1‑10)铰接,且均位于壳体(1‑10)上方,壳体固定杆(1‑8)与壳体(1‑10)固定连接,且壳体固定杆(1‑8)位于壳体(1‑10)上方,壳体连接杆(1‑9)与壳体(1‑10)固定连接,且壳体连接杆(1‑9)位于壳体(1‑10)上方,壳体(1‑10)与电机固定板(1‑11)固定连接,且电机固定板(1‑11)位于壳体(1‑10)内部,电机固定板(1‑11)与电机支架一(1‑12)固定连接,且电机固定板(1‑11)位于电机支架一(1‑12)下方,电机支架一(1‑12)与电机一(1‑13)固定连接,且电机支架一(1‑12)位于电机一(1‑13)下方,电机一(1‑13)与带轮一(1‑14)连接,且电机一(1‑13)位于带轮一(1‑14)后方,带轮一(1‑14)与皮带一(1‑15)连接,皮带一(1‑15)与传动轮一(1‑16)连接,传动轮一(1‑16)与锯片(1‑17)连接,锯片(1‑17)与传动轮二(1‑18)连接,传动轮一(1‑16)位于传动轮二(1‑18)左方;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控制杆二(2‑1)、控制杆固定板一(2‑2)、固定轴(2‑3)、连杆机构(2‑4)、上料板(2‑5)、固定壳体(2‑6)、皮带二(2‑7),控制杆二(2‑1)与控制杆固定板一(2‑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二(2‑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一(2‑2)前方,控制杆固定板一(2‑2)与皮带二(2‑7)连接,控制杆固定板一(2‑2)与固定轴(2‑3)接触,且固定轴(2‑3)串过控制杆固定板一(2‑2),固定轴(2‑3)与固定壳体(2‑6)接触,控制杆固定板一(2‑2)与固定壳体(2‑6)铰接,连杆机构(2‑4)与固定壳体(2‑6)铰接,连杆机构(2‑4)与上料板(2‑5)铰接,且连杆机构(2‑4)位于上料板(2‑5)下方,上料板(2‑5)与固定壳体(2‑6)接触;连杆机构(2‑4)包括带轮二(2‑4‑1)、短连杆一(2‑4‑2)、长连杆(2‑4‑3)、三角连杆一(2‑4‑4)、短连杆二(2‑4‑5)、短连杆三(2‑4‑6)、三角连杆二(2‑4‑7)、短连杆四(2‑4‑8)、固定铰架一(2‑4‑9)、固定铰架二(2‑4‑10),带轮二(2‑4‑1)与皮带二(2‑7)连接,带轮二(2‑4‑1)与短连杆一(2‑4‑2)固定连接,短连杆一(2‑4‑2)与长连杆(2‑4‑3)铰接,且短连杆一(2‑4‑2)位于长连杆(2‑4‑3)下方,长连杆(2‑4‑3)与三角连杆一(2‑4‑4)铰接,三角连杆一(2‑4‑4)与短连杆二(2‑4‑5)铰接,短连杆二(2‑4‑5)与固定壳体(2‑6)铰接,短连杆三(2‑4‑6)与长连杆(2‑4‑3)铰接,长连杆(2‑4‑3)与三角连杆二(2‑4‑7)铰接,三角连杆二(2‑4‑7)与短连杆四(2‑4‑8)铰接,短连杆四(2‑4‑8)与固定壳体(2‑6)铰接,三角连杆一(2‑4‑4)中间位置与上料板(2‑5)铰接,且三角连杆一(2‑4‑4)位于上料板(2‑5)下方,三角连杆二(2‑4‑7)中间位置与上料板(2‑5)铰接,,且三角连杆二(2‑4‑7)位于上料板(2‑5)下方,短连杆一(2‑4‑2)与固定铰架一(2‑4‑9)铰接,且短连杆一(2‑4‑2)位于固定铰架一(2‑4‑9)上方,短连杆三(2‑4‑6)与固定铰架二(2‑4‑10)铰接,且短连杆三(2‑4‑6)位于固定铰架二(2‑4‑10)上方,固定铰架一(2‑4‑9)、固定铰架二(2‑4‑10)分别与固定壳体(2‑6)固定连接,且均位于固定壳体(2‑6)内部;所述落料装置(3)包括落料板(3‑1)、弹簧(3‑2)、气箱(3‑3)、气孔(3‑4),落料板(3‑1)与气箱(3‑3)固定连接,且落料板(3‑1)位于气箱(3‑3)上方,落料板(3‑1)与弹簧(3‑2)连接,且落料板(3‑1)位于弹簧(3‑2)上方,气箱(3‑3)与气孔(3‑4)固定连接,且气孔(3‑4)位于气箱(3‑3)下方,气箱(3‑3)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气箱(3‑3)位于壳体(6)内部;所述传送转换装置(4)包括转动装置(4‑1)、传送装置(4‑2),转动装置(4‑1)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转动装置(4‑1)位于壳体(6)内部,传送装置(4‑2)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传送装置(4‑2)位于壳体(6)内部,转动装置(4‑1)与传送装置(4‑2)连接,且转动装置(4‑1)位于传送装置(4‑2)左侧;所述转动装置(4‑1)包括推板(4‑1‑1)、推板支撑杆(4‑1‑2)、固定箱体(4‑1‑3)、推板固定杆(4‑1‑4)、旋转升降球(4‑1‑5)、旋转升降球连接杆(4‑1‑6),推板(4‑1‑1)与推板支撑杆(4‑1‑2)固定连接,且推板(4‑1‑1)位于推板支撑杆(4‑1‑2)上方,推板支撑杆(4‑1‑2)与固定箱体(4‑1‑3)接触,且推板支撑杆(4‑1‑2)位于固定箱体(4‑1‑3)上方,推板固定杆(4‑1‑4)与推板(4‑1‑1)固定连接,且推板固定杆(4‑1‑4)位于推板(4‑1‑1)下方,推板固定杆(4‑1‑4)与固定箱体(4‑1‑3)键连接,推板固定杆(4‑1‑4)与旋转升降球(4‑1‑5)连接,且推板固定杆(4‑1‑4)位于旋转升降球(4‑1‑5)上方,旋转升降球(4‑1‑5)与旋转升降球连接杆(4‑1‑6)固定连接,且旋转升降球(4‑1‑5)位于旋转升降球连接杆(4‑1‑6)左方,旋转升降球连接杆(4‑1‑6)与固定箱体(4‑1‑3)接触,旋转升降球(4‑1‑5)与固定箱体(4‑1‑3)接触,且旋转升降球(4‑1‑5)位于固定箱体(4‑1‑3)内部,固定箱体(4‑1‑3)与壳体(6)固定连接;所述传送装置(4‑2)包括控制杆三(4‑2‑1)、控制杆固定板二(4‑2‑2)、齿轮连接杆一(4‑2‑3)、斜齿轮一(4‑2‑4)、斜齿轮二(4‑2‑5)、传送壳体(4‑2‑6)、齿轮连接杆二(4‑2‑7)、直齿轮一(4‑2‑8)、齿圈(4‑2‑9)、连接块(4‑2‑10)、传送板(4‑2‑11),控制杆三(4‑2‑1)、与控制杆固定板二(4‑2‑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三(4‑2‑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4‑2‑2)右方,控制杆固定板二(4‑2‑2)与齿轮连接杆一(4‑2‑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二(4‑2‑2)位于齿轮连接杆一(4‑2‑3)右方,齿轮连接杆一(4‑2‑3)与斜齿轮一(4‑2‑4)固定连接,斜齿轮一(4‑2‑4)与斜齿轮二(4‑2‑5)啮合,齿轮连接杆一(4‑2‑3)与传送壳体(4‑2‑6)连接,齿轮连接杆二(4‑2‑7)与斜齿轮二(4‑2‑5)固定连接,且齿轮连接杆二(4‑2‑7)位于斜齿轮二(4‑2‑5)上方,齿轮连接杆二(4‑2‑7)与直齿轮一(4‑2‑8)固定连接,且齿轮连接杆二(4‑2‑7)位于直齿轮一(4‑2‑8)下方,直齿轮一(4‑2‑8)与齿圈(4‑2‑9)啮合,齿圈(4‑2‑9)与连接块(4‑2‑10)连接,连接块(4‑2‑10)与传送板(4‑2‑11)连接,传送壳体(4‑2‑6)与壳体(6)固定连接;所述运料装置(5)包括电机支架二(5‑1)、电机二(5‑2)、带轮三(5‑3)、皮带三(5‑4)、直齿轮二(5‑5)、传送圈(5‑6)、运料板(5‑7),电机支架二(5‑1)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电机支架二(5‑1)位于壳体(6)内部,电机支架二(5‑1)与电机二(5‑2)固定连接,且电机支架二(5‑1)位于电机二(5‑2)下方,电机二(5‑2)与带轮三(5‑3)连接,带轮三(5‑3)与皮带三(5‑4)连接,皮带三(5‑4)与直齿轮二(5‑5)连接,带轮三(5‑3)位于直齿轮二(5‑5)下方,直齿轮二(5‑5)与传送圈(5‑6)啮合,传送圈(5‑6)与运料板(5‑7)铰接;传送圈(5‑6)与壳体(6)固定连接,直齿轮二(5‑5)与壳体(6)通过轴连接;切割装置(1)位于上料装置(2)上方,落料装置(3)位于上料装置(2)左方,传送转换装置(4)位于落料装置(3)右方,运料装置(5)位于传送转换装置(4)右方,切割装置(1)与壳体(6)连接,上料装置(2)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上料装置(2)位于壳体(6)内部,落料装置(3)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落料装置(3)位于壳体(6)内部,传送转换装置(4)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传送转换装置(4)位于壳体(6)内部,运料装置(5)与壳体(6)固定连接,且运料装置(5)位于壳体(6)内部。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