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
专利名称: 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选定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上游,沿第一河岸带的延伸方向构筑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并在两两多孔隙堆石堰坝之间的靠近第一河岸带水域呈多个斑块式移栽香蒲和/或菖蒲,构建成水生植物群落;在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之后的缓流水域的水面上间隔开设置多个苔草木方,在河床上铺设多个卵石斑块;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下游河面上间隔开铺设多个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上投放土著底栖软体动物。本发明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河流底栖动物的生境质量,进而提高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王瑜;刘录三;朱延忠;刘云龙;林岿璇;李黎;周娟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175652.7
公开号: CN108360453A
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史霞
分类号: E02B3/00(2006.01)I;A01K61/00(2017.01)I;E;A;E02;A01;E02B;A01K;E02B3;A01K61;E02B3/00;A01K61/00
申请人地址: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大羊坊8号
主权项: 1.一种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初步选定靠近第一河岸带的水流流速小于0.4m/s的平原河流河段作为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所述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长度至少为200m;步骤二、在所述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上游,沿所述第一河岸带的延伸方向构筑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其中,任一个多孔隙堆石堰坝自第一河岸带向河内延伸的长度不超过2.5m,相邻两个多孔隙堆石堰坝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在两两多孔隙堆石堰坝之间的靠近第一河岸带水域呈多个斑块式移栽香蒲和/或菖蒲,构建成水生植物群落,其中,所述水生植物群落在部分所述第一河岸带上的延伸长度至少为40m,移栽形成的每个斑块沿其所移栽的所述第一河岸带延伸方向的长度不超过2m,每个斑块式移栽的香蒲和/或菖蒲的面积为2.5‑3m2,相邻两个斑块间距至少为1.8m;步骤三、在所述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之后的缓流水域的水面上间隔开设置多个苔草木方,且所述多个苔草木方所设水域的水深小于0.25m,同时在缓流水域的河床上分区域投放直径大于等于2cm的天然卵石形成多个卵石斑块,多个卵石斑块的总延伸长度不超过50m,其中,在河面的延伸方向上,多个卵石斑块与所述多个苔草木方相互错开设置;步骤四、在所述缓流水域之后的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下游河面上间隔开铺设多个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且多个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靠近第一河岸带设置;其中,所述缓流水域的流速小于0.3m/s,水深小于1.0m;以及步骤五、在所述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上按照980‑550g/m投放土著底栖软体动物;其中,所述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其通过软连接组件漂浮设置在河面上,且靠近第一河岸带处,以使得所述第一框体可随河面高度的升降同步升降;多个支撑杆,其均匀间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内,且所述多个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至所述第一框体对应的两个边沿上,且多个支撑杆与河流的流向的夹角≤90度;以及多个植物束,其为新鲜树枝折叠成型,所述多个植物束的一端均匀间隔开固定在所述多个支撑杆上,以使得所述多个植物束朝向河面以下延伸设置;所述苔草木方包括:第二框体,其漂浮在水面上,且所述第二框体通过固定桩可活动的设置在靠近岸边带处;至少一根龙骨,其两端搭设在第二框体上;以及多个植株体,其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株,所述多个植株体的丛生根部通过连接线Ⅰ均匀间隔开悬挂在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至少一根龙骨之间的空间内,以使得多个植株体的丛生根部浸泡在水面以下,多个植株体的茎部凸出水面设置;其中,连接线Ⅰ搭接在至少一根龙骨和第二框体上。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