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互通式立交集散车道设置条件研究
论文题名: 互通式立交集散车道设置条件研究
关键词: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集散车道;交织区;交通冲突
摘要: 互通式立交形式多样而复杂,是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部分。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重要的枢纽和节点,对高速公路上车辆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苜蓿叶、子叶型等互通式立交中,存在集散车道设置的问题。在两环形匝道之间采用何种连接形态,其转弯交通量多大,能适应多长的距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之间的距离过长,就会造成立交规模的扩大,从而使造价提高。若距离过短,交通量过大,对行车安全不利,特别对于高速公路上高速的车辆来讲,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就会升高。同时,立交的选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采用这种可能对行车安全不利的形式。因此,对于存在车辆交织运行的立体交叉中,集散车道的设置与否以及集散车道车道数的研究对于提高行车安全是很有必要的。
   论文对于集散车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交织长度、交通量、交通标志和匝道与主线的连接方式等;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给予语言上的描述;其他条件采用了交织区理论的计算方法。提出集散车道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对于有附加车道的交织区,采用《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对于交织区服务水平的计算方法,在满足交织区、高速公路二级服务水平和匝道三级服务水平的条件下,反算交织区长度所适应的最大转弯交通量,以此作为集散车道的设置条件,同样采用此种方法,得出双车道集散车道的设置条件;根据得到的计算车道设置条件利用VISIIM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统计车辆在交织区运行的交通冲突数,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进行交通安全评价,进而验证计算所得集散车道设置条件的正确性。
   论文的研究为存在车辆交织运行的互通式立交区域的交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参考,对集散车道的设置条件提供了依据,并对现有规范中有关互通式立交范围内集散车道的规定进行了技术更新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为设计者提供了方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 丁华磊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杨少伟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长安大学
学位年度: 2011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