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属于材料检测领域,包括在试模中放置加工成一定尺寸的再生骨料,在其侧表面利用导电硅胶粘贴一定数目的金属针状电极且间距相同,随后浇筑砂浆振捣密实,在砂浆中部插入数目和间距与上述相同的金属针状电极。养护完成后,逐次分别测试再生骨料周围及砂浆中部相邻的两根电极间的电阻,均取其平均值。随后采用上述砂浆成型试块,检测其输运系数,最终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的输运系数。本发明可用于检测砂浆与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的输运性质,测试原理简单,结果可靠。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河北;13 |
申请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发明人: |
吴立朋;戴鹏;梁甜甜;孙少明;刘昶宏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711469584.7 |
公开号: |
CN108387614A |
代理机构: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分类号: |
G01N27/04(2006.01)I;G;G01;G01N;G01N27;G01N27/04 |
申请人地址: |
050043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二环东路17号 |
主权项: |
1.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再生骨料(1)加工成长方体,贴边置于立方体试模中;步骤二:在再生骨料(1)的侧表面用导电硅胶粘结4‑8根具有等间距的金属针状电极(2);其中,金属针状电极(2)垂直于再生骨料(1)的顶面,其外露部分能与测试夹具牢固连接;步骤三:将成型水胶比为0.35‑0.45,胶砂比为0.5‑0.8的砂浆,浇注在试模剩余的空间当中,并振捣密实;步骤四:在砂浆的顶面,沿其中心线同样插入金属针状电极(2),金属针状电极(2)的数量、间距和插入的深度均与再生骨料上的金属针状电极(2)相同;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试块置于饱和Ca(OH)2溶液中养护28天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逐次测试再生骨料、砂浆顶面上相邻两根金属针状电极(2)的电阻,取其平均值分别为R1、R2;步骤六:再以步骤五形成的砂浆成型试块,按照现行输运性质测试方法,测量砂浆成型试块的输运系数D1,并通过如下所示的公式(1)计算界面过渡区的输运系数:![]()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