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我国双车道公路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与多车道公路相比,存在明显不同的运营安全特性。因此,如何合理描述、评价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状况,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已成为公路管理部门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依托广西建筑工程检测与试验中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双车道公路全天候运营安全理论与应用保障技术研究(项目编号07109005—9),针对双车道公路的交通安全特征、评价方法及防护技术等问题进行研究。第2章归纳总结我国双车道公路交通系统的安全特征,包括普遍的移动瓶颈现象、特殊的超车两难区及密集且随机的路侧接口。从其必须占用对向车道才能完成超车行为的运行特性出发,归纳分析了双车道公路的移动瓶颈现象;基于超车行为示意图,分析单车性和多车性超车二难区,以及超车二难区的安全临界位置;归纳了双车道公路的路侧运行安全特征,即密集且随机的路侧接口,并分析了其交通安全影响机理。第3章主要是构建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密度骤变基础模型。以道路交通事故机理分析为基础,结合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特征,提出了“密度骤变”概念;用密度骤变表征移动瓶颈的出现概率和超车区域的危险程度,由此建立相应的交通安全评价基础模型;探讨了路侧接口对基础模型的影响,将其定义为修正系数以改进基础模型;通过算例说明了密度骤变数据的调查方法和基础模型的运用。第4章构建了基于密度骤变的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用于解决第3章基础模型存在的不足。借鉴系统工程理论,对系统要素的安全影响机理展开分析;采用串联方式计算系统及其要素的安全可靠度,建立相应的安全评价模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专家评判法对该模型要素进行参数标定;说明该模型的应用方法,以及对专家先验知识和密度骤变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利用的优点。第5章将贝叶斯网络引入到构建的交通安全评价模型中,用于解决第4章交通安全评价由于其不确定性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所带来的计算困难。阐述该贝叶斯耦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网络结构的构建与学习和网络参数的确定与更新;说明该耦合模型的应用方法,以及其在事故风险预测和事故因果诊断的优势。第6章主要是展开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基于耦合模型分析,对交通安全防护程序进行改进,并以此提出安全防护原则以及相应的防护技术;提出了慢车辅道的设置原则和设计方法,用于改善因移动瓶颈现象所带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依托桂林市“桂阳路”,将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及防护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最后的第7章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了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工作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