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停车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及自动更换的停车系统
专利名称: 一种新型停车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及自动更换的停车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程度高、节约场地、使用方便的新型停车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及自动更换的停车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停放电池模块设置在底盘中央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上放置电池模块的相应位置设置横向通槽,横向通槽内放置的电池模块可在如行走机器人推动的外力下或汽车上相应推送设备的辅助下,从电动汽车的任意一侧推出;横向凹槽的底边内部设置无线充电接收器;所述的行走机器人包括形状与电池模块相适应的空心支撑壳体;支撑壳体的外侧面上部相应位置设置无线充电座,无线充电座与汽车底盘的横向凹槽内设置的无线充电接收器相互匹配。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西华大学
发明人: 黄培雨;谯航;王哲;彭顺;陈子龙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0116035.5
公开号: CN208198369U
分类号: B60S5/06(2006.01)I;B60K1/04(2006.01)I;B60L11/18(2006.01)I;B;B60;B60S;B60K;B60L;B60S5;B60K1;B60L11;B60S5/06;B60K1/04;B60L11/18
申请人地址: 610039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周路999号西华大学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停车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及自动更换的停车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停放电池模块(8)设置在底盘中央位置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上放置电池模块(8)的相应位置设置横向通槽,横向通槽内放置的电池模块(8)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或汽车上相应推送设备的辅助下,从电动汽车的任意一侧推出;电动汽车底盘中央位置还设置一个横向凹槽,横向凹槽的底边内部设置无线充电接收器(81);所述电池模块(8)的安装位置处分别设置可自动拆卸/自动连接的电连接插头,以及用于将电池模块(8)固定在电动汽车上的自动分离/连接装置;所述电池模块(8)还与设置在电动汽车内的电池管理模块(102)通信连接;所述的自动拆卸/自动连接的电连接插头可以是液压动力或电动式自动拆卸/自动连接插头,也可以是接触式无线充电座与无线充电板接触;所述的自动分离/连接装置可以是在电池模块(8)上设置电磁式挂钩,在汽车的相应安装位置上设置挂环,也可以是在汽车的横向通槽内设置电动式卡箍,在电池模块(8)的外壳上设置与电动式卡箍配合的环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设置在停车场入口处、依次放置的第一传送平台(1)、第二传送平台(2),第一传送平台(1)的附近设置生命探测仪(101)、身份识别装置(107),第一传送平台(1)的前方设置电动式第一放行栏杆(108),第一传送平台(1)与第二传送平台(2)之间设置电动式第二放行栏杆(110);所述第二传送平台(2)的一侧设置机器人安装装置(4),另一侧设置电池回收装置(5);停车场的出口位置设置第三传送平台(3),第三传送平台(3)的一侧设置电池推送平台(6);所述身份识别装置(107)为摄像头式车牌识别装置,或带有无线信号接收装置的接收器;所述机器人安装装置(4)包括定位推送平台(41),定位推送平台(41)安装在第一辅助传送带(42)上,使定位推送平台(41)与第一辅助传送带(42)共同运动,第一辅助传送带(42)与第二传送平台(2)并排设置;所述定位推送平台(41)包括电动式或液压式升降台(44),升降台(44)上设置可沿第一辅助传送带(42)的纵向和横向方向移动的电动式或液压式的导轨式移动台(45),移动台(45)上固定放置推送机构(46),推送机构(46)可将放置在移动台(45)上的行走机器人(9)沿第一辅助传送带(42)的横向方向推出;所述的行走机器人(9)包括形状与电池模块(8)相适应的空心支撑壳体(91),支撑壳体(9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机器人关节电机(92),关节电机(92)的输出轴外侧面套设多摩擦片式第一离合器(93),第一离合器(93)的输出端与关节轴承(94)的内圈固定连接,关节轴承(94)的外圈安装在电动推杆(95)外侧面的一端设置的通孔中;电动推杆(95)的另一端设置全向轮行走机构(96);所述的全向轮行走机构(96)包括电动推杆(95)外端一侧的外侧面上贯通的通孔中通过轴承连接的旋转壳体(96‑1),旋转壳体(96‑1)的轴线与电动推杆(95)的轴线垂直设置,旋转壳体(96‑1)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沿其径向方向贯通的通孔,通孔中插入十字轴(96‑2)的端头,使十字轴(96‑2)与旋转壳体(96‑1)共同运动,十字轴(96‑2)的每个轴端内侧套设一个可旋转的圆锥小齿轮(96‑3),圆锥小齿轮(96‑3)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圆锥大齿轮(96‑4)啮合,圆锥大齿轮(96‑4)通过花键套在全向轮轴(96‑5)的一端,全向轮轴(96‑5)的另一端穿出旋转壳体(96‑1)的外侧并通过花键与全向轮(96‑6)连接;两个圆锥大齿轮(96‑4)相对的端面之间设置可将两个圆锥大齿轮(96‑4)连接或分离的锁止离合器(96‑9);全向轮轴(96‑5)与旋转壳体(96‑1)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电动推杆(95)外端的通孔中还设置电磁制动带(96‑10),电磁制动带(96‑10)的内侧面可与旋转壳体(96‑1)的外侧面压紧或相互分离;所述电动推杆(95)外端的外侧面上还设置转子电机(96‑7),转子电机(96‑7)通过第三离合器(96‑8)与一个全向轮轴(96‑5)连接;所述全向轮行走机构(96)还包括全向轮驱动控制装置(96‑8),全向轮驱动控制装置(96‑8)包括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分别与电磁制动带(96‑10)、转子电机(96‑7)、第三离合器(96‑8)、锁止离合器(96‑9)通信连接;全向轮驱动控制装置(96‑8)与辅助处理器(98)通信连接;支撑壳体(91)中部下方设置辅助电机(91‑1),其输出轴通过第二离合器(91‑2)与支撑杆(91‑3)的一端连接,支撑杆(91‑3)与辅助电机(91‑1)的轴线垂直设置;支撑杆(91‑3)的另一端安装可旋转的支撑轮(91‑4);支撑壳体(91)的内腔中设置辅助电源(99);支撑壳体(91)的外侧面上设置辅助电源插头(99‑1),辅助电源插头(99‑1)与汽车上设置的电连接插头相互匹配;辅助电源插头(99‑1)与辅助电源(99)连接;所述支撑壳体(91)的外侧面上部相应位置还设置无线充电座(99‑2),无线充电座(99‑2)与汽车底盘的横向凹槽内设置的无线充电接收器(81)相互匹配;所述行走机器人(9)上还设置局域网络式定位装置(97),定位装置(97)与行走机器人(9)上设置的辅助处理器(98)通信连接,辅助处理器(98)与中央处理器(103)通信连接;辅助处理器(98)用于控制行走机器人(9)上的所有电子设备及电动设备;所述的局域网络式定位装置(97)可以是超声波式定位装置,或激光定位式定位装置,或在停车场内的道路中设置位置发射器,在行走机器人(9)上设置与位置发射器匹配的信号接收器,也可以是GPS式定位器;所述的电池回收装置(5)包括与第二传送平台(2)并排设置的第二辅助传送带(51),第二辅助传送带(51)的出口处设置分拣装置(52),电池模块(8)经过分拣装置(52)的分拣后,分别被送到长时充电装置(53)、临时充电装置(54);所述的分拣装置(52)为机械手式自动分拣装置或带有标志识别功能的栏杆放行式分拣装置;所述的长时充电装置(53)为直流式或交流式充电装置,所述的临时充电装置(54)为直流式或交流式充电装置;所述长时充电装置(53)、临时充电装置(54)附近分别设置一个第三辅助传送带(55),第三辅助传送带(55)的出口位于第三传送平台(3)的一侧,第三辅助传送带(55)的出口附近位置设置电池推送平台(6),电池推送平台(6)的结构与定位推送平台(41)的结构一致;电池推送平台(6)放置在第四辅助传送带(61)上;第四辅助传送带(61)与第三传送平台(3)平行设置;所述电池管理模块(102)通过云服务平台(106)与设置在停车场内的中央处理器(103)通过无线方式或互联网或手机移动信号通信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103)还分别与各停车位上设置的停车位指示传感器(104)通信连接;中央处理器(103)还与存储模块(105)通信连接,存储模块(105)内存储停车场道路地图;所述第一传送平台(1)包括履带式主传送带(11),主传送带(11)的驱动转轴上设置重量传感器(109);主传送带(11)的外表面设置纵向凸台(19),在主传送带(1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的环型导轨(17),环型导轨(17)面向主传送带(11)的一侧设置凹槽;纵向凸台(19)的一端下部与主传送带(11)的外表面铰接,使阻力板(12)与主传送带(11)共同运动;在纵向凸台(19)另一端下部沿横向方向设置水平的导向轴(18),导向轴(18)的两端插入环型导轨(17)的凹槽内并且可在凹槽内滑动;纵向凸台(19)的一端随主传送带(11)运动时的轨迹由直线变为圆弧时,纵向凸台(19)另一端的导向轴(18)沿环型导轨(17)滑动,使阻力板(12)进行回转运动,和踏步式电梯台阶的运动方式相似;所述纵向凸台(19)内并排设置多个阻力板(12),汽车通过时轮胎与阻力板(12)的上表面接触,沿纵向方向、阻力板(12)下底面的两端各与一个第一齿条(13)的上端铰接,第一齿条(13)的下端插入纵向凸台中相应位置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导向孔内且可沿导向孔滑动;一个阻力板(12)下端连接的两个第一齿条(13)同时与一个辅助齿轮(14)啮合;多个辅助齿轮(14)同时与一个水平设置在纵向凸台(19)内的第二齿条(15)啮合,第二齿条(15)与阻力调整电机(16)的输出端套设的齿轮啮合;阻力调整电机(16)与中央处理器(103)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平台(2)、第三传送平台(3)的结构与第一传送平台(1)的结构一致。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