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的遗产构成与价值分析 |
关键词: | 中国大运河;商丘段;通济渠;遗产构成;价值分析;隋唐时期 |
摘要: | 中国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始建于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条人工运河,至隋代全线贯通,经唐宋时期的发展,最终在元代取直形成今天的规模,明清两代又有不同程度的修整和改造。大运河南北纵贯数千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八个省市,沟通了黄河、淮河、海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它是跨越多个省市和地理单元的大型文化遗产线路。商丘曾是隋唐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城镇,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大运河商丘段是通济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与思考三部分。 绪论共三节,第一节首先表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目前中国大运河存在的问题;第二节联系国内外相关的遗产保护现状,提供中国大运河在保护和“申遗”过程中应借鉴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第三节是本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和确定研究的内容。 正文分四章。第一章着重介绍了隋唐大运河商丘段的历史变迁和状况,对大运河的价值与特征进行了概述,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通济渠商丘段的流向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第二章对中国大运河的遗产构成、特点和价值进行了综述,深入探讨中国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内涵及特征,并与大运河相类似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比较与思考;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主要探讨大运河商丘段的遗产构成,对构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商丘地区因运河而生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献研究与走访的形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同时揭示了大运河与大运河两岸的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是在中国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大背景下,分析当前大运河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申遗过程中要体现出大运河的特色,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和措施。 结语与思考部分,从大运河的历史、现状、未来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 |
作者: | 王修全 |
专业: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导师: | 孙危 |
授予学位: | 硕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郑州大学 |
学位年度: | 2011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