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缓冲消能的桥梁抗震装置
专利名称: 缓冲消能的桥梁抗震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缓冲消能的桥梁抗震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桥梁抗震都是在地震作用于桥梁后所设计的抗震装置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抗震装置,抗震装置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防潮层,防潮层呈向上凸起的弧度状,防潮层内填充有防潮材料,环形壳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可拆洗安装有孔盖;初级抗震仓内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且呈圆周均布的初级抗震装置,一级抗震仓内设置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第一抗震装置,第二皮带轮同轴连接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上方啮合有第三齿条,第三齿条接触置于前端的环形挡板,本发明通过多级抗震缓冲消能可以有效对地震所产生的损坏进行削弱。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河南;41
申请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发明人: 李广慧;栗蕾;杜俊旺;邓苗毅;李亮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137590.0
公开号: CN108330814A
代理机构: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代理人: 轩文君
分类号: E01D19/00(2006.01)I;E01D19/02(2006.01)I;E;E01;E01D;E01D19;E01D19/00;E01D19/02
申请人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大学中路2号
主权项: 1.缓冲消能的桥梁抗震装置,包括桥梁桥墩(1),桥梁桥墩(1)的下端部埋于地下,其特征在于,置于地下桥梁桥墩(1)外侧固定有环形的抗震装置(2),抗震装置(2)将桥梁桥墩(1)所包围,抗震装置(2)置于地面以下;所述抗震装置(2)包括环形壳(3),环形壳(3)内部为空腔且下端部开口,在环形壳(3)内设有多个环形挡板(4),环形挡板(4)将环形壳(3)从外到内分为物理抗震仓(5)、初级抗震仓(105)、一级抗震仓(6)和二级抗震仓(7),物理抗震仓(5)内填充有物理抗震材料,多个环形挡板(4)上设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导向杆(8),多个导向杆(8)贯穿多个环形挡板(4)的上端和下端,使得环形挡板(4)可以在导向杆(8)上移动,物理抗震仓(5)、初级抗震仓(105)、一级抗震仓(6)、二级抗震仓(7)内设有套设在导向杆(8)上的软性橡胶筒(10),软性橡胶筒(10)可在导向杆(8)上滑动,软性橡胶筒(10)的两端经第一压缩弹簧(9)分别连接至对应方向的环形挡板(4);抗震装置(2)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防潮层(101),防潮层(101)呈向上凸起的弧度状,防潮层(101)内填充有防潮材料(102),环形壳(3)上开设有通孔(103),通孔(103)内可拆洗安装有孔盖(104);初级抗震仓(105)内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且呈圆周均布的初级抗震装置(11),初级抗震装置(11)包括固定在环形挡板(4)上的矩形框架(106),矩形框架(106)内一体连接有限位板(107),矩形框架(106)的左壁和限位板(107)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矩形第一调节孔(108),矩形框架(106)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弧度的L形第二调节孔(109),初级抗震装置(11)内前方的环形挡板(4)上开设有与第一调节孔(108)相对应的第三调节孔(110),第一调节孔(108)内活动放置有推动杆(111),推动杆(111)的左端一体连接有凸台(112),凸台(112)卡接在第三调节孔(110)内且可在第三调节孔(110)内上下移动,推动杆(111)另一端经第六弹簧(113)连接至另一侧的环形挡板(4),推动杆(111)的末端侧向连接有通过第二调节孔(109)的驱动杆(135),矩形框架(106)外侧设有固定在环形挡板(4)上的缓冲架(114),缓冲架(114)上固定有缓冲壳(115),缓冲壳(115)内设有圆形轨(116),圆形轨(116)内活动放置有可绕圆形轨(116)内壁转动的滚动轮(117),滚动轮(117)上经第三转轴(118)同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19)、第二连杆(120)、第三连杆(121),第一连杆(119)、第二连杆(120)、第三连杆(121)分别穿过缓冲壳(115),第一连杆(119)经第七弹簧(122)连接环形挡板(4),第二连杆(120)和第三连杆(121)分别经第八弹簧(123)连接另一个初级抗震装置(11)的第二连杆(120)和第三连杆(121),滚动轮(117)同轴还连接有转动板(124),转动板(12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长方形的第四调节孔(125),一个第四调节孔(125)套设在第三转轴(118)上,另一个第四调节孔(125)套设在驱动杆(135)上;一级抗震仓(6)内设置有多个呈圆周均布的第一抗震装置(12),第一抗震装置(12)包括固定在一级抗震仓(6)内环形挡板(4)上的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啮合有可以上下移动的第一齿条(14),第一齿条(14)的下端接触地面或置于地面以下,第一齿轮(13)同轴连接有第二齿轮(15),第二齿轮(15)大于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5)啮合有可以上下移动的第二齿条(16),第二齿条(16)的上端啮合有置于第二齿轮(15)上方的单向飞齿轮(17);所述单向飞齿轮(17)包括与第二齿条(16)啮合的外齿轮(18),外齿轮(18)内侧面设有内齿(19),外齿轮(18)内安装有可转动的转动轮(20),转动轮(20)上设有多个第一棘爪(21),第一棘爪(21)与内齿(19)配合,转动轮(20)内设有第一转轴(22),第一转轴(22)外一体连接有第二转轴(23),第二转轴(23)上套设有转动杆(24),转动杆(24)的两端对称一体连接有向外侧朝向的转动柱(25),第二转轴(23)上活动套设有第一皮带轮(26),第一皮带轮(26)的侧面开设有两个弧度槽孔(27),弧度槽孔(27)与两个转动柱(25)配合,转动柱(25)可在弧度槽孔(27)内转动,第一皮带轮(26)的外端面一体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柱(28),固定柱(28)和转动柱(2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9),第一皮带轮(26)上的上方设有分别固定在环形挡板(4)两侧的第二皮带轮(30)和第三皮带轮(31),第一皮带轮(26)、第二皮带轮(30)、第三皮带轮(31)之间经皮带(32)连接;第二皮带轮(30)同轴连接有第三齿轮(33),第三齿轮(33)上方啮合有第三齿条(34),第三齿条(34)接触置于前端的环形挡板(4)。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