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新式的新能源汽车座椅
专利名称: 一种新式的新能源汽车座椅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专用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式的新能源汽车座椅,装置可以对背部进行按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并且可以缓解行驶过程中的疲劳;装置可以使头枕进行角度的调整,大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装置靠背能够进行小幅度的摆动,更大的提高了装置靠背的按摩能力;装置的两个扶手可以独立进行抬起与平放,使用者可以自主调节;装置还可以在竖直与水平方向上进行小幅度的调整,能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行驶需求。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陕西;61
申请人: 康海霞
发明人: 康海霞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046247.1
公开号: CN108995567A
分类号: B60N2/90(2018.01)I;B60N2/853(2018.01)I;B60N2/75(2018.01)I;B60N2/22(2006.01)I;B;B60;B60N;B60N2;B60N2/90;B60N2/853;B60N2/75;B60N2/22
申请人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
主权项: 1.一种新式的新能源汽车座椅,包括头枕机构(1)、靠背机构(2)、扶手机构(3)、升降机构(4)、底座机构(5)、靠背伸缩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枕机构(1)包括头枕(1‑1)、震动装置箱(1‑2)、螺栓Ⅰ(1‑3)、头枕支架(1‑4)、转角螺栓(1‑5)、竖直支架(1‑6)、电机Ⅰ(1‑7)、震动块(1‑8)、电机Ⅰ输出轴(1‑9),头枕(1‑1)后置有震动装置箱(1‑2),震动装置箱(1‑2)经由螺栓Ⅰ(1‑3)与头枕(1‑1)相连接,且螺栓Ⅰ(1‑3)的数量有四个,头枕(1‑1)与头枕支架(1‑4)为焊接连接,头枕支架(1‑4)经由转角螺栓(1‑5)与竖直支架(1‑6)相连接,震动装置箱(1‑2)内置电机Ⅰ(1‑7),电机Ⅰ输出轴(1‑9)与震动块(1‑8)为键连接,头枕(1‑1)与震动装置箱(1‑2)同一轴线,且头枕支架(1‑4)与竖直支架(1‑6)共中心线;靠背机构(2)包括靠背(2‑1)、圆形滑轨(2‑2)、支架Ⅰ(2‑3)、支架Ⅱ(2‑4)、手柄(2‑5)、滚轮Ⅰ(2‑6)、铰链Ⅰ(2‑7)、连杆Ⅰ(2‑8)、滚轮Ⅱ(2‑9)、铰链Ⅱ(2‑10)、电机Ⅱ(2‑11)、键Ⅰ(2‑12)、电机Ⅱ输出轴(2‑13)、连杆Ⅱ(2‑14)、按摩装置(2‑15)、开口Ⅰ(2‑16)、固定块Ⅰ(2‑17)、弹簧(2‑18)、固定块Ⅱ(2‑19)、齿条(2‑20)、齿轮Ⅰ(2‑21)、止动块Ⅰ(2‑22),靠背(2‑1)右侧设有电机Ⅱ(2‑11),电机Ⅱ(2‑11)与靠背(2‑1)为螺栓连接,电机Ⅱ输出轴(2‑13)经由键Ⅰ(2‑12)与连杆Ⅱ(2‑14)相连接,连杆Ⅱ(2‑14)末端设置有按摩装置(2‑15),连杆Ⅱ(2‑14)与按摩装置(2‑15)为活动连接,靠背(2‑1)经由铰链Ⅰ(2‑7)与连杆Ⅰ(2‑8)一端相连接,连杆Ⅰ(2‑8)另一端经由铰链Ⅱ(2‑10)与靠背(2‑1)相连接,且连杆Ⅰ(2‑8)两端还设置有滚轮Ⅰ(2‑6)与滚轮Ⅱ(2‑9),竖直支架(1‑6)上焊接有圆形滑轨(2‑2),且滚轮Ⅰ(2‑6)与滚轮Ⅱ(2‑9)与圆形滑轨(2‑2)为间隙配合,竖直支架(1‑6)后焊接有支架Ⅰ(2‑3),支架Ⅰ(2‑3)后焊接有支架Ⅱ(2‑4),支架Ⅱ(2‑4)下部设有开口Ⅰ(2‑16),支架Ⅰ(2‑3)背后焊接有齿条(2‑20),齿条(2‑20)与齿轮Ⅰ(2‑21)外啮合,齿轮Ⅰ(2‑21)与止动块Ⅰ(2‑22)为间隙连接,齿轮Ⅰ(2‑21)下端与手柄(2‑5)相连接,手柄(2‑5)下端焊接有固定块Ⅰ(2‑17),座板(3‑16)上焊接有固定块Ⅱ(2‑19),且固定块Ⅰ(2‑17)与固定块Ⅱ(2‑19)之间放置弹簧(2‑18),固定块Ⅰ(2‑17)与固定块Ⅱ(2‑19)共中心线;扶手机构(3)包括维修锤(3‑1)、锤子放置装置(3‑2)、扶手Ⅰ(3‑3)、套筒Ⅰ(3‑4)、轴承Ⅰ(3‑5)、转动杆Ⅰ(3‑6)、齿轮Ⅱ(3‑7)、键Ⅱ(3‑8)、转动杆Ⅱ(3‑9)、紧固旋钮Ⅰ(3‑10)、止动块Ⅱ(3‑11)、开口Ⅱ(3‑12)、齿轮Ⅲ(3‑13)、键Ⅲ(3‑14)、扶手Ⅱ(3‑15)、座板(3‑16)、套筒Ⅱ(3‑17)、轴承Ⅱ(3‑18)、转动杆Ⅲ(3‑19)、齿轮Ⅳ(3‑20)、键Ⅳ(3‑21)、齿轮Ⅴ(3‑22)、键Ⅴ(3‑23)、开口Ⅲ(3‑24)、止动块Ⅲ(3‑25)、紧固旋钮Ⅱ(3‑26)、转动杆Ⅳ(3‑27),扶手Ⅰ(3‑3)上焊接有锤子放置装置(3‑2),锤子放置装置(3‑2)内放置有维修锤(3‑1),扶手Ⅰ(3‑3)焊接有转动杆Ⅰ(3‑6),转动杆Ⅰ(3‑6)上套有轴承Ⅰ(3‑5),轴承Ⅰ(3‑5)与转动杆Ⅰ(3‑6)为间隙配合,轴承Ⅰ(3‑5)上套有套筒Ⅰ(3‑4),轴承Ⅰ(3‑5)与套筒Ⅰ(3‑4)为间隙配合,转动杆Ⅰ(3‑6)另一端设置有齿轮Ⅱ(3‑7),转动杆Ⅰ(3‑6)与齿轮Ⅱ(3‑7)经由键Ⅱ(3‑8)相连接,齿轮Ⅱ(3‑7)与齿轮Ⅲ(3‑13)外啮合,且齿轮Ⅱ(3‑7)与齿轮Ⅲ(3‑13)共中心线,齿轮Ⅲ(3‑13)经由键Ⅲ(3‑14)与转动杆Ⅱ(3‑9)相连接,转动杆Ⅱ(3‑9)另一端与紧固旋钮Ⅰ(3‑10)为螺纹连接,紧固旋钮Ⅰ(3‑10)上焊接有止动块Ⅱ(3‑11),座板(3‑16)与减震弹簧Ⅰ(4‑1)和减震弹簧Ⅱ(4‑2)为焊接连接,座板(3‑16)两侧设置有开口Ⅱ(3‑12)与开口Ⅲ(3‑24),扶手Ⅱ(3‑15)焊接有转动杆Ⅲ(3‑19),转动杆Ⅲ(3‑19)上套有轴承Ⅱ(3‑18),转动杆Ⅲ(3‑19)与轴承Ⅱ(3‑18)为间隙配合,轴承Ⅱ(3‑18)外套有套筒Ⅱ(3‑17),轴承Ⅱ(3‑18)与套筒Ⅱ(3‑17)为间隙配合,转动杆Ⅲ(3‑19)另一端设置有齿轮Ⅳ(3‑20),齿轮Ⅳ(3‑20)经由键Ⅳ(3‑21)与转动杆Ⅲ(3‑19)相连接,齿轮Ⅳ(3‑20)与齿轮Ⅴ(3‑22)外啮合,且齿轮Ⅳ(3‑20)与齿轮Ⅴ(3‑22)共中心线,齿轮Ⅴ(3‑22)经由键Ⅴ(3‑23)与转动杆Ⅳ(3‑27)相连接,转动杆Ⅳ(3‑27)另一端与紧固旋钮Ⅱ(3‑26)为螺纹连接;升降系统(4)包括减震弹簧Ⅰ(4‑1)、减震弹簧Ⅱ(4‑2)、支撑板(4‑3)、齿轮泵箱(4‑4)、齿轮泵齿轮Ⅰ(4‑5)、齿轮泵齿轮Ⅱ(4‑6)、储物箱(4‑7)、活塞连杆(4‑8)、活塞(4‑9)、升降底座(4‑10)、液压缸(4‑11),支撑板(4‑3)上焊接有减震弹簧Ⅰ(4‑1)与减震弹簧Ⅱ(4‑2),且减震弹簧Ⅰ(4‑1)与减震弹簧Ⅱ(4‑2)对称分布,支撑板(4‑3)上焊接有储物箱(4‑7),且支撑板(4‑3)与储物箱(4‑7)同一轴线,支撑板(4‑3)底部焊接有活塞连杆(4‑8),活塞连杆(4‑8)上焊接有活塞(4‑9),活塞(4‑9)置于液压缸(4‑11)中,活塞(4‑9)与液压缸(4‑11)为间隙配合,且活塞(4‑9)与液压缸(4‑11)共中心线,液压缸(4‑11)焊接于升降底座(4‑10)上,升降底座(4‑10)上焊接有齿轮泵箱(4‑4),齿轮泵箱(4‑4)内置齿轮泵齿轮Ⅰ(4‑5)与齿轮泵齿轮Ⅱ(4‑6),齿轮泵齿轮Ⅰ(4‑5)与齿轮泵齿轮Ⅱ(4‑6)外啮合,且齿轮泵齿轮Ⅰ(4‑5)与齿轮泵齿轮Ⅱ(4‑6)同轴线;底座系统(5)包括底座(5‑1)、紧固螺栓Ⅰ(5‑2)、紧固螺栓Ⅱ(5‑3)、滑轨槽Ⅰ(5‑4)、滑轨槽Ⅱ(5‑5),底座(5‑1)底部设置有滑轨槽Ⅰ(5‑4)与滑轨槽Ⅱ(5‑5),滑轨槽Ⅰ(5‑4)上设置有紧固螺栓Ⅰ(5‑2),滑轨槽Ⅱ(5‑5)上设置有紧固螺栓Ⅱ(5‑3),紧固螺栓Ⅰ(5‑2)与紧固螺栓Ⅱ(5‑3)同一轴线;靠背升降系统(6)包括按动开关Ⅰ(6‑1)、焊接块(6‑2)、开口Ⅳ(6‑3)、开关连杆(6‑4)、按动开关Ⅱ(6‑5)、凸起按钮(6‑6)、按钮弹簧(6‑7)、靠背滑轨(6‑8)、伸缩杆(6‑9),支架Ⅱ(2‑4)上焊接有按动开关Ⅰ(6‑1)与按动开关Ⅱ(6‑5),且按动开关Ⅰ(6‑1)的数量有两个,按动开关Ⅱ(6‑5)的数量有两个,按动开关Ⅰ(6‑1)与按动开关Ⅱ(6‑5)中间焊接有焊接块(6‑2),焊接块(6‑2)内设置有开口Ⅳ(6‑3),按动开关Ⅰ(6‑1)与按动开关Ⅱ(6‑5)之间焊接有开关连杆(6‑4),靠背滑轨(6‑8)上设置有凸起按钮(6‑6),且凸起按钮(6‑6)的数量有八个,凸起按钮(6‑6)内部焊接有伸缩杆(6‑9),伸缩杆(6‑9)外部套有按钮弹簧(6‑7),伸缩杆(6‑9)与按钮弹簧(6‑7)为间隙连接;头枕机构(1)与靠背机构(2)为螺栓连接,靠背机构(2)与扶手机构(3)为螺栓连接,扶手机构(3)与升降机构(4)为焊接连接,升降机构(4)与底座机构(5)为焊接连接,靠背机构(2)与靠背伸缩机构(6)为焊接连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