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多功能移动升降台
专利名称: 一种多功能移动升降台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台,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移动升降台。可以解决高空作业需要工具多,升降台移动不方便,移动位置不准确,作业现场灰尘较大等问题。右伸缩装置与右横梁连接,右伸缩装置位于右横梁下方,左伸缩装置与左横梁连接,左伸缩装置位于左横梁下方,右横梁左端与操作平台连接,左横梁右端与操作平台连接,喷水装置与右横梁连接、且喷水装置位于右横梁下方,喷气装置与左横梁连接,喷气装置位于左横梁下方,连杆机构与操作平台连接,连杆机构位于操作平台下方,连杆机构与底座连接,连杆机构位于底座上方,右伸缩装置、左伸缩装置均与底座连接,且均在底座上方,运料装置与操作平台连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福建;35
申请人: 邹福灶
发明人: 邹福灶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651259.0
公开号: CN108483367A
分类号: B66F11/04(2006.01)I;B;B66;B66F;B66F11;B66F11/04
申请人地址: 350011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岳峰村台西50号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移动升降台,包括操控平台(1)、右横梁(2)、喷水装置(3)、右伸缩装置(4)、运料装置(5)、底座(6)、连杆机构(7)、左伸缩装置(8)、喷气装置(9)左横梁(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控平台(1)包括防护网(1‑1)、工作踏板(1‑2)、踏板固定板(1‑3)、防护网支架(1‑4)、所述防护网支架(1‑4)与防护网(1‑1)固定连接,防护网支架(1‑4)与工作踏板(1‑2)固定连接,且防护网支架(1‑4)位于工作踏板(1‑2)上方,防护网支架(1‑4)有四根分别布置在工作踏板(1‑2)四个角,防护网(1‑1)与工作踏板(1‑2)固定连接,且防护网(1‑1)位于工作踏板(1‑2)上方,防护网(1‑1)有四张,分别布置在工作踏板(1‑2)四条边,工作踏板(1‑2)与踏板固定板(1‑3)固定连接,且工作踏板(1‑2)位于踏板固定板(1‑3)上方;所述右横梁(2)包括控制杆一(2‑1)、控制杆固定板一(2‑2)、连接轴一(2‑3)、斜齿轮一(2‑4)、斜齿轮二(2‑5)、固定块一(2‑6)、长杆一(2‑7)、固定块二(2‑8)、壳体一(2‑9)、斜齿轮三(2‑10)、固定块三(2‑11),控制杆一(2‑1)与控制杆固定板一(2‑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一(2‑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一(2‑2)上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一(2‑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一(2‑2)与连接轴一(2‑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一(2‑2)位于连接轴一(2‑3)上方,控制杆固定板一(2‑2)与连接轴一(2‑3)同心,控制杆固定板一(2‑2)与壳体一(2‑9)接触,且控制杆固定板一(2‑2)位于壳体一(2‑9)上方,连接轴一(2‑3)与壳体一(2‑9)接触,连接轴一(2‑3)与斜齿轮一(2‑4)固定连接,且连接轴一(2‑3)位于斜齿轮一(2‑4)上方,连接轴一(2‑3)与斜齿轮一(2‑4)同心,斜齿轮一(2‑4)与斜齿轮二(2‑5)啮合,且斜齿轮一(2‑4)位于斜齿轮二(2‑5)左侧,斜齿轮二(2‑5)与长杆一(2‑7)固定连接,且斜齿轮二(2‑5)位于长杆一(2‑7)左方,斜齿轮二(2‑5)与长杆一(2‑7)同心,长杆一(2‑7)与固定板一(2‑2)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长杆一(2‑7)与固定块二(2‑8)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长杆一(2‑7)与固定块三(2‑11)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板一(2‑2)、固定块二(2‑8)、固定块三(2‑11)分别与壳体一(2‑9)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固定板一(2‑2)、固定块二(2‑8)、固定块三(2‑11)位于壳体一(2‑9)内部,长杆一(2‑7)与斜齿轮三(2‑10)固定连接,且长杆一(2‑7)位于斜齿轮三(2‑10)左侧,长杆一(2‑7)与斜齿轮三(2‑10)同心;所述喷水装置(3)包括控制杆二(3‑1)、控制杆固定板二(3‑2)、连接轴二(3‑3)、水管(3‑4)、水箱(3‑5)、胶皮垫一(3‑6)、胶皮固定板一(3‑7)、螺杆一(3‑8)、斜齿轮四(3‑9)、斜齿轮五(3‑10)、连接杆一(3‑11)、固定块四(3‑12)、直齿轮一(3‑13)、直齿轮二(3‑14)固定块五(3‑15),控制杆二(3‑1)与控制杆固定板二(3‑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二(3‑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3‑2)左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二(3‑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二(3‑2)与固定块五(3‑15)接触,控制杆固定板二(3‑2)与连接轴二(3‑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二(3‑2)位于连接轴二(3‑3)左方,连接轴二(3‑3)与固定块五(3‑15)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块五(3‑15)与操作平台(1)固定连接,且固定块五(3‑15)位于操作平台(1)右方,连接轴二(3‑3)与直齿轮二(3‑14)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且连接轴二(3‑3)位于直齿轮二(3‑14)左方,连接轴二(3‑3)与直齿轮二(3‑14)同心,水管(3‑4)与固定块五(3‑15)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直齿轮一(3‑13)与直齿轮二(3‑14)啮合,且直齿轮一(3‑13)位于直齿轮二(3‑14)下方,直齿轮一(3‑13)与连接杆一(3‑11)固定连接,且直齿轮一(3‑13)位于连接杆一(3‑11)左方,直齿轮一(3‑13)与连接杆一(3‑11)同心,连接杆一(3‑11)与固定块四(3‑12)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块四(3‑12)与右横梁(2)固定连接,且固定块四(3‑12)位于右横梁(2)上方,斜齿轮五(3‑10)与连接杆一(3‑11)固定连接,且斜齿轮五(3‑10)位于连接杆一(3‑11)右侧,斜齿轮五(3‑10)与连接杆一(3‑11)同心,斜齿轮四(3‑9)与斜齿轮五(3‑10)啮合,且斜齿轮四(3‑9)位于斜齿轮五(3‑10)下方,螺杆一(3‑8)与斜齿轮四(3‑9)固定连接,且螺杆一(3‑8)位于斜齿轮四(3‑9)下方,螺杆一(3‑8)与斜齿轮四(3‑9)同心,胶皮固定板一(3‑7)与螺杆一(3‑8)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胶皮固定板一(3‑7)中心位置,螺杆一(3‑8)与胶皮垫一(3‑6)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胶皮垫一(3‑6)中心位置,胶皮垫一(3‑6)与胶皮固定板一(3‑7)固定连接,且胶皮垫一(3‑6)位于胶皮固定板一(3‑7)下方,胶皮垫一(3‑6)与胶皮固定板一(3‑7)同心,胶皮垫一(3‑6)与水箱(3‑5)过盈配合,水管(3‑4)与水箱(3‑5)连接,连接点位于水箱(3‑5)底部,水箱(3‑5)与右横梁(2)固定连接,且水箱(3‑5)位于右横梁(2)下方;所述右伸缩装置(4)包括斜齿轮六(4‑1)、斜齿轮七(4‑2)、右伸缩杆(4‑3)、右伸缩杆固定套一(4‑4)、右伸缩杆固定套二(4‑5),斜齿轮六(4‑1)与右伸缩杆(4‑3)固定连接,且斜齿轮六(4‑1)位于右伸缩杆(4‑3)上方,连接点位于斜齿轮六(4‑1)中心位置,斜齿轮七(4‑2)与右伸缩杆(4‑3)固定连接,且斜齿轮七(4‑2)位于右伸缩杆(4‑3)下方,连接点位于斜齿轮七(4‑2)中心位置,右伸缩杆(4‑3)与右伸缩杆固定套一(4‑4)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右伸缩杆(4‑3)与右伸缩杆固定套二(4‑5)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斜齿轮六(4‑1)与斜齿轮五(3‑10)啮合,且斜齿轮六(4‑1)位于斜齿轮五(3‑10)下方,右伸缩杆固定套一(4‑4)与右横梁(2)固定连接,且右伸缩杆固定套一(4‑4)位于右横梁(2)内部,右伸缩杆固定套二(4‑5)与底座(6)固定连接,且右伸缩杆固定套二(4‑5)位于底座(6)上方;所述运料装置(5)包括控制杆三(5‑1)、控制杆固定板三(5‑2)、连接轴三(5‑3)、线圈(5‑4)、固定板一(5‑5)、吊绳(5‑6)、箱子(5‑7),控制杆三(5‑1)与控制杆固定板三(5‑2)螺纹连接,控制杆固定板三(5‑2)与连接轴三(5‑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三(5‑2)位于连接轴三(5‑3)左侧,控制杆固定板三(5‑2)与连接轴三(5‑3)同心,连接轴三(5‑3)与线圈(5‑4)固定连接,且连接轴三(5‑3)位于线圈(5‑4)左侧,连接轴三(5‑3)与线圈(5‑4)同心,固定板一(5‑5)与操作平台(1)固定连接,且固定板一(5‑5)位于操作平台(1)上方,线圈(5‑4)与吊绳(5‑6)连接,且吊绳(5‑6)缠绕在线圈(5‑4)上,吊绳(5‑6)与箱子(5‑7)连接;所述底座(6)包括控制杆四(6‑1)、控制杆固定板四(6‑2)、连接轴四(6‑3)、斜齿轮八(6‑4)、斜齿轮九(6‑5)、固定块六(6‑6)、斜齿轮十(6‑7)、双向螺纹螺杆(6‑8)、底盘(6‑9)、固定块七(6‑10)、斜齿轮十一(6‑11)、轮子(6‑12),控制杆四(6‑1)与控制杆固定板四(6‑2)固定连接,且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四(6‑2)边缘位置,控制杆四(6‑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四(6‑2)上方,控制杆固定板四(6‑2)与底盘(6‑9)接触,控制杆固定板四(6‑2)与连接轴四(6‑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四(6‑2)位于连接轴四(6‑3)上方,控制杆固定板四(6‑2)与连接轴四(6‑3)同心,连接轴四(6‑3)与斜齿轮八(6‑4)连接,且连接轴四(6‑3)位于斜齿轮八(6‑4)上方,连接轴四(6‑3)与斜齿轮八(6‑4)同心,斜齿轮八(6‑4)与斜齿轮九(6‑5)啮合,斜齿轮八(6‑4)位于斜齿轮九(6‑5)左侧,斜齿轮九(6‑5)与双向螺纹螺杆(6‑8)固定连接,且斜齿轮九(6‑5)位于双向螺纹螺杆(6‑8)左侧,斜齿轮九(6‑5)与双向螺纹螺杆(6‑8)同心,固定块六(6‑6)与双向螺纹螺杆(6‑8)间隙配合,固定块六(6‑6)与底盘(6‑9)固定连接,轮子(6‑12)与斜齿轮十(6‑7)固定连接,且轮子(6‑12)与斜齿轮十(6‑7)同心,轮子(6‑12)与底盘(6‑9)通过轴连接,双向螺纹螺杆(6‑8)与固定块七(6‑10)间隙配合,双向螺纹螺杆(6‑8)与斜齿轮十一(6‑11)固定连接,且双向螺纹螺杆(6‑8)与斜齿轮十一(6‑11)同心,固定块七(6‑10)与底盘(6‑9)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7)包括连接杆二(7‑1)、连杆一(7‑2)、连杆二(7‑3)、螺纹移动块一(7‑4)、螺纹移动块二(7‑5),连接杆二(7‑1)与连杆一(7‑2)铰接,连接杆二(7‑1)与连杆二(7‑3)铰接,连接杆二(7‑1)与操作平台(1)固定连接,连接点位于操作平台(1)底部,连杆一(7‑2)与螺纹移动块二(7‑5)铰接,,连杆一(7‑2)位于螺纹移动块二(7‑5)上方,连杆二(7‑3)与螺纹移动块一(7‑4)铰接,连杆二(7‑3)位于螺纹移动块一(7‑4)上方,螺纹移动块一(7‑4)、与螺纹移动块二(7‑5)分别与双向螺纹螺杆(6‑8)螺纹接触;所述左伸缩装置(8)包括斜齿轮十二(8‑1)、斜齿轮十三(8‑2)、左伸缩杆(8‑3)、左伸缩杆固定套一(8‑4)、左伸缩杆固定套二(8‑5),斜齿轮十二(8‑1)与左伸缩杆(8‑3)固定连接,且斜齿轮十二(8‑1)位于左伸缩杆(8‑3)上方,连接点位于斜齿轮十二(8‑1)中心位置,斜齿轮十三(8‑2)与左伸缩杆(8‑3)固定连接,且斜齿轮十三(8‑2)位于左伸缩杆(8‑3)下方,连接点位于斜齿轮十三(8‑2)中心位置,左伸缩杆(8‑3)与左伸缩杆固定套一(8‑4)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左伸缩杆(8‑3)与左伸缩杆固定套二(8‑5)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斜齿轮十二(8‑1)与斜齿轮五(3‑10)啮合,且斜齿轮十二(8‑1)位于斜齿轮十八(10‑10)下方,左伸缩杆固定套一(8‑4)与左横梁(10)固定连接,且左伸缩杆固定套一(8‑4)位于左横梁(10)内部,左伸缩杆固定套二(8‑5)与底座(6)固定连接,且左伸缩杆固定套二(8‑5)位于底座(6)上方;所述喷气装置(9)包括控制杆五(9‑1)、控制杆固定板五(9‑2)、连接轴五(9‑3)、气管(9‑4)、气箱(9‑5)、胶皮垫二(9‑6)、胶皮垫固定板二(9‑7)、螺杆二(9‑8)、斜齿轮十四(9‑9)、斜齿轮十五(9‑10)、固定块八(9‑11)、固定块九(9‑12)、固定板二(9‑13),控制杆五(9‑1)与控制杆固定板五(9‑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五(9‑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五(9‑2)右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五(9‑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五(9‑2)与固定板二(9‑13)接触,控制杆固定板五(9‑2)与连接轴五(9‑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五(9‑2)位于连接轴五(9‑3)右方,连接轴五(9‑3)与固定板二(9‑13)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板二(9‑13)与操作平台(1)固定连接,且固定板二(9‑13)位于操作平台(1)左方,连接轴五(9‑3)与斜齿轮十五(9‑1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且连接轴五(9‑3)位于斜齿轮十五(9‑10)右方,连接轴五(9‑3)与斜齿轮十五(9‑10)同心,气管(9‑4)与固定板二(9‑13)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固定块九(9‑12)与左横梁(2)固定连接,且固定块九(9‑12)位于左横梁(2)上方,斜齿轮十四(9‑9)与斜齿轮十五(9‑10)啮合,且斜齿轮十四(9‑9)位于斜齿轮十五(9‑10)下方,螺杆二(9‑8)与斜齿轮十四(9‑9)固定连接,且螺杆二(9‑8)位于斜齿轮十四(9‑9)下方,螺杆二(9‑8)与斜齿轮十四(9‑9)同心,胶皮垫固定板二(9‑7)与螺杆二(9‑8)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胶皮垫固定板二(9‑7)中心位置,螺杆二(9‑8)与胶皮垫二(9‑6)螺纹连接,且连接点位于胶皮垫二(9‑6)中心位置,胶皮垫二(9‑6)与胶皮垫固定板二(9‑7)固定连接,且胶皮垫二(9‑6)位于胶皮垫固定板二(9‑7)下方,胶皮垫二(9‑6)与胶皮垫固定板二(9‑7)同心,胶皮垫二(9‑6)与气箱(9‑5)过盈配合,气管(9‑4)与气箱(9‑5)连接,连接点位于气箱(9‑5)底部,气箱(9‑5)与左横梁(2)固定连接,且气箱(9‑5)位于左横梁(2)下方;所述左横梁(10)包括控制杆六(10‑1)、控制杆固定板六(10‑2)、连接轴六(10‑3)、斜齿轮十六(10‑4)、斜齿轮十七(10‑5)、固定块十(10‑6)、长杆二(10‑7)、固定块八(10‑8)、壳体二(10‑9)、斜齿轮十八(10‑10),控制杆六(10‑1)与控制杆固定板六(10‑2)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六(10‑1)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六(10‑2)上方,连接点位于控制杆固定板六(10‑2)边缘位置,控制杆固定板六(10‑2)与连接轴六(10‑3)固定连接,且控制杆固定板六(10‑2)位于连接轴六(10‑3)上方,控制杆固定板六(10‑2)与连接轴六(10‑3)同心,控制杆固定板六(10‑2)与壳体二(10‑9)接触,且控制杆固定板六(10‑2)位于壳体二(10‑9)上方,连接轴六(10‑3)与壳体二(10‑9)接触,连接轴六(10‑3)与斜齿轮十六(10‑4)固定连接,且连接轴六(10‑3)位于斜齿轮十六(10‑4)上方,连接轴六(10‑3)与斜齿轮十六(10‑4)同心,斜齿轮十六(10‑4)与斜齿轮十七(10‑5)啮合,且斜齿轮十六(10‑4)位于斜齿轮十七(10‑5)左侧,斜齿轮十七(10‑5)与长杆二(10‑7)固定连接,且斜齿轮十七(10‑5)位于长杆二(10‑7)左方,斜齿轮十七(10‑5)与长杆二(10‑7)同心,长杆二(10‑7)与固定块八(10‑8)内表面配合,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长杆二(10‑7)与斜齿轮十八(10‑10)固定连接,且长杆二(10‑7)位于斜齿轮十八(10‑10)左侧,长杆二(10‑7)与斜齿轮十八(10‑10)同心,右伸缩装置(4)与右横梁(2)连接,右伸缩装置(4)位于右横梁(2)下方,左伸缩装置(8)与左横梁(10)连接,左伸缩装置(8)位于左横梁(10)下方,右横梁(2)左端与操作平台(1)连接,左横梁(10)右端与操作平台(1)连接,喷水装置(3)与右横梁(2)连接、且喷水装置(3)位于右横梁(2)下方,喷气装置(9)与左横梁(10)连接,喷气装置(9)位于左横梁(10)下方,连杆机构(7)与操作平台(1)连接,连杆机构(7)位于操作平台(1)下方,连杆机构(7)与底座(6)连接,连杆机构(7)位于底座(6)上方,右伸缩装置(4)、左伸缩装置(8)均与底座(6)连接,且均在底座(6)上方,运料装置(5)与操作平台(1)连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