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控制电路
专利名称: 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控制电路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单片机、电压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和均衡电路,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均衡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输出端与分别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报警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双向连接;本发明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的检测,通过电压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发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当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超过阈值时,能够发出报警信号,避免蓄电池过充,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山西;14
申请人: 兰凡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138763.7
公开号: CN109017425A
分类号: B60L11/18(2006.01)I;B;B60;B60L;B60L11;B60L11/18
申请人地址: 044499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太三路53号
主权项: 1.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电池(1)、单片机(2)、电压采集电路(3)、电流采集电路(4)和均衡电路(10),所述蓄电池(1)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压采集电路(3)的输入端、电流采集电路(4)的输入端、均衡电路(10)的输入端与单片机(2)电连接,所述单片机(2)输出端与分别充放电控制电路(11)的输入端、报警电路(12)的输入端电连接,充放电控制电路(11)的输出端与蓄电池(1)双向连接;所述电压采集电路(3)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器W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光耦合器Q1;所述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稳压器W1的正极、接地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器W1的参考极、电阻R5、电阻R6之间的连线相连,稳压器W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光耦合器Q1的负极相连,稳压器W1的负极与光耦合器Q1的负极之间的连线依次串接电容C3、电阻R5、电阻R6后与接线端子M1相连,光耦合器Q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VCC电源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光耦合器Q1的集电极相连,光耦合器Q1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单片机(2)的ADC端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与VCC电源端相连,光耦合器Q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串接电阻R1后接地,电阻R1与电容C1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串接电容C2后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单片机(2)的ADC端之间的连线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所述电流采集电路(4)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4、电容C5和放大器A1;所述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串接电阻R10后与接线端子M2相连,电阻R10与接线端子M2之间的连线依次串接电阻R8、电阻R9后与‑15V电压相连,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另一端、放大器A1的输出端相连,放大器A1的输出端串接电阻R12后与单片机(2)的ADC端相连,电阻R12与单片机(2)的ADC端之间的连线串接电容C5后接地;所述均衡电路(10)包括:熔断器F1、热敏电阻R29、压敏电阻R30、恒压模块U2、恒流模块U3和三极管Q3;所述恒压模块U2的AC(L)端依次串接热敏电阻R29、熔断器F1后与接线端子M6相连,接线端子M6与蓄电池(1)的输出正端相连,热敏电阻R29与熔断器F1之间的连线串接压敏电阻R30与接线端子M7相连,接线端子M7与蓄电池(1)的输出负端相连,接线端子M7与压敏电阻R30之间的连线与恒压模块U2的AC(N)端相连,恒压模块U2的OUT+端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阻R3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5的负极、三极管Q3的源极相连,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2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栅极相连,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恒压模块U2的OUT‑端、稳压二极管D5的正极、恒流模块U3的IN‑端、电阻R31的一端、接地端相连,电阻R31的另一端与恒压模块U2的Trim端相连,恒流模块U3的OUT+端、恒流模块U3的OUT‑端分别与单片机(2)的输入正端、单片机(2)的输入负端相连;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11)包括: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三极管Q4和三极管Q5;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单片机(2)的输出正端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电阻R33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接线端子M8相连,接线端子M8与蓄电池(1)的输入正端相连,电容C10的另一端串接电容C11后分别与单片机(2)的输出负端、三极管Q4的栅极、三极管Q5的栅极、三极管Q5的源极、电阻R35的一端、接线端子M9相连,接线端子M9与蓄电池(1)的输入负端相连,电阻R31并接在电容C10、电容C11的两端,三极管Q4的漏极串接电阻R32后与电阻R33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32与电阻R33之间的连线分别与二极管D7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相连,电容C12的另一端依次串接电阻R34、电容C13后与电阻R35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34与电容C13之间的连线分别与三极管Q5的漏极、三极管Q4的源极相连;所述报警电路(12)包括:蜂鸣器B1、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和三极管Q3;所述单片机(2)的输出端串接电阻R28后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电阻R28与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的连线串接电阻R29后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30后与蜂鸣器B1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