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案例研究
论文题名: 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案例研究
关键词: 内河航运;职务设置;安全配员;最低标准
摘要: 近年来,内河航运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而快速发展,包含一、二等大型船舶在内,各等级船舶艘数和总吨位增长较快,形成内河持证船员队伍总量不足的局面;交通运输部已经对内河船舶等级划分标准和船员职务设置进行了调整;2006年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在运行中发现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调整。因此对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分析涉及船舶配员的公约和法律法规;针对船舶配员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了解我国船舶配员的历史变革,国际上没有一个能够共同接受的可供使用的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和模型,国内的研究也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通过向全国海事管理机构、航运企业、船舶、船员发放配员调查问卷1482份,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被调查者认为船舶总吨位、连续航行时间、船舶种类、机舱自动化程度、驾驶自动化程度、航区、主辅机功率最能影响内河船舶配员。选取7艘案例船舶,访谈后分析认为船舶总吨位、连续航行时间、船舶种类、机舱自动化程度、航区、主辅机功率都能对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造成影响。
   结合配员法律规章规定,得到最主要的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影响因素为船舶总吨位、连续航行时间、船舶种类、机舱自动化程度、驾驶自动化程度、航区、主辅机功率7个因素。利用SHEL模型对船舶航行安全进行分析,结合新内河船舶等级划分标准和船员职务设置,利用最优化方法,在7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保证船员工作能力应大于劳动量的基础上,建立包含一组不等式的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模型。选取一艘案例船舶进行验证。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可以用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价,而安全性体现为船员安全、船舶安全、货物安全,经济性体现为船舶运营效率和运营成本,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模型结果和2006年配员标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模型结果比06配员标准更加具有适用性。
   研究认为,总吨位、主机功率、船舶种类、机舱自动化程度、驾驶自动化程度、航行时间、航区是影响内河船舶配员最主要的因素,所建立的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模型具有合理性。
  
作者: 桑凌志
专业: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导师: 郝勇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11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