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大型海港进港主航道通过能力及交通组织模式研究 |
关键词: | 大型海港;船舶行为特征;进港主航道;通过能力;交通组织模式 |
摘要: | 锚地、航道、泊位构成了港口运行和水路运输的基本要素,港口调度方案及港口水域的安全管理等都是基于上述要素展开,其中进港航道的通过能力(饱和度)直接决定了港口运行的组织管理和港口吞吐量的提升。对航道通过能力的研究,一是对航道通过能力现状的研究分析(即饱和度的评价),从而确定航道是否需要扩建或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优化调度方案来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另一方面是结合港口吞吐量的发展,预测港口水域的船舶交通流,预测未来航道要达到的通过水平,从而为航道的未来规划及建设方案提供决策依据。随着水路运量的不断上升及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航道通过能力愈加明显地受到水深条件、航道走向、锚地条件、泊位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而出现大量的船舶压港、滞港现象。如天津港拥有我国最长的人工航道,进港主航道通过能力受到航道水深、航道宽度等因素限制,在港口调度时必须对大型船舶实行单向通航或候潮进港,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港口的发展,因此,有关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了国内外相关工程人员、设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状况来看,关于进港主航道通过能力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研究都是以非港口航道为研究对象,把航道作为通道式水道进行研究,而且主要从航道的一般属性(即航道长度、航道宽度以及航道水深等)和通航船舶的一般属性(航速、船舶尺度及船舶等级等)来考察航道的通过能力,主要研究的是航道静态通过能力,没有考虑到进港航道通过能力除受到航道属性和船舶属性的影响外,还要受到锚地、泊位及船舶到港规律、港口运行管理形式等因素对进港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因此,对进港主航道通过能力的研究,主要是要反映航道在港航系统中的动态特性,一方面要体现航道的属性和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反映港航系统的特征、船舶的到港规律和船舶行为及港口交通流组织形式。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研究港口水域船舶交通流模式和进港航道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和考虑港口水域进港主航道通过能力的多约束条件和船舶行为特征,对以往航道通过能力静态计算模型(船舶领域模型)进行修正,构建基于港口航道多约束条件和船舶行为特征的进港航道通过能力的一般静态计算模型;并通过对船舶到港历史数据的统计,寻找船舶的到港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队论的思想建立进港航道通过能力动态计算模型,并通过计算机建模,对港口水域进港主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港口水域船舶交通流进行仿真验证和预测,从而研究和确定与进港航道通过能力及航道服务水平相适应的船舶进出港交通组织模式。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对大型海港主航道通过能力和通航能力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和清晰的阐述,同时论述了航道通过能力与港航系统的关系,以及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现有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2)结合港口特征、船舶行为特征以及港口水域船舶交通流的历史相关数据,针对CSFM预测方法中权重不变的问题,建立了一类改进的变权组合预测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现有船舶交通流预测算法中存在的预测精度不高,依赖于经验的不足。(3)对国内外有关船舶通过能力的理论及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证分析,在分析港口进港航道船舶交通流特征的基础上,以船舶领域理论为基础,引入船舶航行领域、船舶穿越领域、船舶汇入领域等概率,充分考虑了不同船舶会遇模式下的船舶领域模型修正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考虑多源汇入汇出条件下港口进港航道通过能力的一般计算模型。(4)运用排队思想,构建了基于船舶到港规律和船舶行为特征的主航道通过能力动态计算模型,并运用天津港的实例进行验证分析。(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及系统工程理论、运筹学、数理统计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开发了相关模拟软件,对大型海港主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了仿真模拟和预测。(6)提出针对不同航道通过能力的进港主航道交通组织模式,同时,在研究以交通组织模式优化为手段来提高主航道通过能力时,本文引入了航道服务水平的概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构建了基于港航特征和船舶行为特征的大型海港主航道船舶交通流宏观预测组合模型;(2)对目前国内外有关航道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构建了充分考虑不同船舶会遇模式下的基于船舶领域的主航道通过能力一般静态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3)运用排队理论,构建了基于船舶到港规律和船舶行为特征的主航道通过能力动态计算模型;(4)构建了基于进港航道通过能力(航道服务水平)的天津港复式航道交通流组织模式。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交通运输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研究成果的应用不仅能为港口水域进出港航道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而且对保证港口生产作业的安全、提高港口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保障港口水域具有良好的通航环境和通航秩序、保持港口水域的通航安全、推动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作者: | 刘敬贤 |
专业: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导师: | 范世东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武汉理工大学 |
学位年度: | 2009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