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通信车用车载雷达支架
专利名称: 一种通信车用车载雷达支架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达支架,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通信车用车载雷达支架,不仅可以调节雷达的俯仰角以及雷达的朝向,而且在不使用雷达时,可以将雷达收进遮挡装置内,避免长期不使用导致雷达上灰尘堆积过多影响使用寿命。所述滚珠位于球形外壳内,并且滚珠与球形外壳间隙配合;所述滑杆Ⅰ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滚珠上,滑杆Ⅰ的另一端与连接板配合;所述限位杆与连接板配合;所述电机支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板顶端左侧;所述齿轮Ⅰ与凹槽Ⅱ间隙配合,并且齿轮Ⅰ与螺杆配合;所述连接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顶板的左侧;所述活动杆Ⅱ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杆Ⅰ上端;所述螺纹孔与螺杆配合;所述下底座与凹槽Ⅰ间隙配合。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张淑芝
发明人: 张淑芝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109202.4
公开号: CN109050420A
分类号: B60R11/00(2006.01)I;B;B60;B60R;B60R11;B60R11/00
申请人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浙江大学
主权项: 1.一种通信车用车载雷达支架,包括动力装置Ⅰ(1)、底板(2)、遮挡装置(3)、雷达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Ⅰ(1)由电机Ⅰ(1‑1)、电机支架(1‑2)、齿轮Ⅰ(1‑3)、中心轴(1‑4)、齿轮Ⅱ(1‑5)、连接杆(1‑6)、球形外壳(1‑7)、滚珠(1‑8)、滑杆Ⅰ(1‑9)、限位杆(1‑10)、连接板(1‑11)构成;所述电机Ⅰ(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1‑2)上;所述齿轮Ⅱ(1‑5)固定连接在电机Ⅰ(1‑1)的转轴上;所述中心轴(1‑4)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1‑2)上,并且中心轴(1‑4)位于电机Ⅰ(1‑1)的下方;所述齿轮Ⅱ(1‑5)套在中心轴(1‑4)上,并且齿轮Ⅱ(1‑5)与齿轮Ⅰ(1‑3)啮合;所述连接杆(1‑6)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电机Ⅰ(1‑1)的转轴上,连接杆(1‑6)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球形外壳(1‑7);所述滚珠(1‑8)位于球形外壳(1‑7)内,并且滚珠(1‑8)与球形外壳(1‑7)间隙配合;所述滑杆Ⅰ(1‑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滚珠(1‑8)上,滑杆Ⅰ(1‑9)的另一端与连接板(1‑11)配合;所述限位杆(1‑10)与连接板(1‑11)配合;所述连接板(1‑11)由连接板主体(1‑11‑1)、矩形通孔(1‑11‑2)、滑槽(1‑11‑3)构成;所述矩形通孔(1‑11‑2)设置在连接板主体(1‑11‑1)的上端,并且贯穿连接板主体(1‑11‑1);所述滑槽(1‑11‑3)设置在连接板主体(1‑11‑1)的左侧;所述滑杆(1‑9)与滑槽(1‑11‑3)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杆(1‑10)与矩形通孔(1‑11‑2)间隙配合;所述底板(2)由底板主体(2‑1)、杆Ⅰ(2‑2)、凹槽Ⅰ(2‑3)、杆Ⅱ(2‑4)、螺杆(2‑5)、凹槽Ⅱ(2‑6)构成;所述底板主体(2‑1)的右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杆Ⅰ(2‑2);所述杆Ⅰ(2‑2)的右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杆Ⅱ(2‑4);所述杆Ⅰ(2‑2)、杆Ⅱ(2‑4)、底板主体(2‑1)之间围成凹槽Ⅰ(2‑3);所述底板主体(2‑1)内设有圆孔;所述凹槽Ⅱ(2‑6)设置在底板主体(2‑1)的上端,并且凹槽Ⅱ(2‑6)与底板主体(2‑1)内部的圆孔相互连通;所述螺杆(2‑5)的左侧与底板主体(2‑1)上的圆孔间隙配合,螺杆(2‑5)的右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干Ⅱ(2‑4)的内侧;所述遮挡装置(3)由活动杆Ⅰ(3‑1)、活动杆Ⅱ(3‑2)、防尘布(3‑3)、顶板(3‑4)构成;所述顶板(3‑4)的下个角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有活动杆Ⅰ(3‑1);所述活动杆Ⅰ(3‑1)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有活动杆Ⅱ(3‑2);所述防尘布(3‑3)设有多块,一块防尘布(3‑3)设置在顶板(3‑4)的上端,剩余的防尘布(3‑3)设置在遮挡装置(3)的侧面;所述雷达装置(4)由底座(4‑1)、动力装置Ⅱ(4‑2)、雷达主体(4‑3)构成;所述动力装置Ⅱ(4‑2)设置在底座(4‑1)内部,并且动力装置Ⅱ(4‑2)的上端设有雷达主体(4‑3);所述底座(4‑1)由下底座(4‑1‑1)、螺纹孔(4‑1‑2)、槽Ⅰ(4‑1‑3)、槽Ⅱ(4‑1‑4)、插孔(4‑1‑5)、槽Ⅲ(4‑1‑6)、凹槽Ⅲ(4‑1‑7)、支撑杆(4‑1‑8)、槽Ⅳ(4‑1‑9)、轴孔Ⅰ(4‑1‑10)、轴孔Ⅱ(4‑1‑11)、上底座(4‑1‑12)构成;所述下底座(4‑1‑1)的靠近底端的位置设有螺纹孔(4‑1‑2);所述螺纹孔(4‑1‑2)横向贯穿下底座(4‑1‑1);所述槽Ⅰ(4‑1‑3)设置在下底座(4‑1‑1)的顶端中间;所述上底座(4‑1‑12)放置在下底座(4‑1‑1)的上端;所述凹槽Ⅲ(4‑1‑7)设置在上底座(4‑1‑12)的顶端;所述轴孔Ⅰ(4‑1‑10)设置在上底座(4‑1‑12)内,并且轴孔Ⅰ(4‑1‑10)与凹槽Ⅲ(4‑1‑7)相互连通;所述轴孔Ⅱ(4‑1‑11)设置在上底座(4‑1‑12)内,并且轴孔Ⅱ(4‑1‑11)与凹槽Ⅲ(4‑1‑7)相互连通;所述槽Ⅲ(4‑1‑6)设置在凹槽Ⅲ(4‑1‑7)的下端,并且槽Ⅲ(4‑1‑6)与凹槽Ⅲ(4‑1‑7)相互连通;所述槽Ⅳ(4‑1‑9)设置在槽Ⅲ(4‑1‑7)的下端,并且槽Ⅳ(4‑1‑9)与槽Ⅲ(4‑1‑7)、槽Ⅰ(4‑1‑3)相互连通;所述槽Ⅱ(4‑1‑4)设置在上底座(4‑1‑12)内,槽Ⅱ(4‑1‑4)的截面为圆形,并且槽Ⅱ(4‑1‑4)与槽Ⅳ(4‑1‑9)相互连通;所述插孔(4‑1‑5)设置在上底座(4‑1‑12)的侧面,并且插孔(4‑1‑5)与槽Ⅱ(4‑1‑4)相互连通;所述支撑杆(4‑1‑8)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凹槽Ⅲ(4‑1‑7)内部;所述动力装置Ⅱ(4‑2)由电机Ⅱ(4‑2‑1)、齿轮Ⅲ(4‑2‑2)、插杆(4‑2‑3)、锥齿轮Ⅰ(4‑2‑4)、锥齿轮Ⅱ(4‑2‑5)、轴Ⅰ(4‑2‑6)、滑杆Ⅱ(4‑2‑7)、卡块Ⅰ(4‑2‑8)、卡块Ⅱ(4‑2‑9)、滑杆Ⅲ(4‑2‑10)、轴Ⅱ(4‑2‑11)、锥齿轮Ⅲ(4‑2‑12)构成;所述齿轮Ⅲ(4‑2‑2)通过键连接在电机Ⅱ(4‑2‑1)的转轴上;所述插杆(4‑2‑3)与齿轮Ⅲ(4‑2‑2)配合;所述锥齿轮Ⅰ(4‑2‑4)通过键连接在电机Ⅱ(4‑2‑1)的转轴上,并且锥齿轮Ⅰ(4‑2‑4)位于齿轮Ⅲ(4‑2‑2)的上方;所述锥齿轮Ⅱ(4‑2‑5)、锥齿轮Ⅲ(4‑2‑12)均与锥齿轮Ⅰ(4‑2‑4)啮合,并且锥齿轮Ⅱ(4‑2‑5)、锥齿轮Ⅲ(4‑2‑12)对称社会组在锥齿轮Ⅰ(4‑2‑4)的顶端两侧;所述锥齿轮Ⅱ(4‑2‑5)通过键连接在轴Ⅰ(4‑2‑6)上;所述轴Ⅰ(4‑2‑6)的右侧设有圆槽;所述锥齿轮Ⅲ(4‑2‑12)通过键连接在轴Ⅱ(4‑2‑11)上,并且轴Ⅱ(4‑2‑11)的左端通过轴承连接在轴Ⅰ(4‑2‑6)右侧圆槽内;所述滑杆Ⅱ(4‑2‑7)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轴Ⅰ(4‑2‑6)上,滑杆Ⅱ(4‑2‑7)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卡块Ⅰ(4‑2‑8);所述滑杆Ⅲ(4‑2‑10)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轴Ⅱ(4‑2‑11)上,滑杆Ⅲ(4‑2‑10)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卡块Ⅱ(4‑2‑9);所述电机Ⅱ(4‑2‑1)与槽Ⅰ(4‑1‑3)配合;所述齿轮Ⅲ(4‑2‑2)与槽Ⅱ(4‑1‑4)间隙配合;所述插杆(4‑2‑3)与插槽(4‑1‑5)间隙配合;所述轴Ⅰ(4‑2‑6)与轴孔Ⅰ(4‑1‑10)配合;所述轴Ⅱ(4‑2‑11)与轴孔Ⅱ(4‑1‑11)配合;所述雷达主体(4‑3)由雷达外壳(4‑3‑1)、转动杆(4‑3‑2)、套筒(4‑3‑3)、圆环(4‑3‑4)、T形滑槽(4‑3‑5)构成;所述雷达外壳(4‑3‑1)底端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有转动杆(4‑3‑2);所述套筒(4‑3‑3)套在转动杆(4‑3‑2)上;所述圆环(4‑3‑4)通过焊接焊接固定连接在套筒(4‑3‑3)的下端;所述T形滑槽(4‑3‑5)设有两个,两个T形滑槽(4‑3‑5)均设置在雷达外壳(4‑3‑1)的底端,并且T形滑槽(4‑3‑5)位于转动杆(4‑3‑2)的右侧;所述圆环(4‑3‑4)套在支撑杆(4‑1‑8)上;所述滑杆Ⅱ(4‑2‑7)、卡块Ⅰ(4‑2‑8)、卡块Ⅱ(4‑2‑9)、滑杆Ⅲ(4‑2‑10)分别与两个T形滑槽(4‑3‑5)间隙配合;所述电机支架(1‑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板(2)顶端左侧;所述齿轮Ⅰ(1‑3)与凹槽Ⅱ(2‑6)间隙配合,并且齿轮Ⅰ(1‑3)与螺杆(2‑5)配合;所述连接板(1‑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顶板(3‑4)的左侧;所述活动杆Ⅱ(3‑3)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杆Ⅰ(2‑2)上端;所述螺纹孔(4‑1‑2)与螺杆(2‑5)配合;所述下底座(4‑1‑1)与凹槽Ⅰ(2‑3)间隙配合。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