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站点处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过程影响分析
论文题名: 站点处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过程影响分析
关键词: 城市交通;公交停靠站;非机动车;服务时间;线性模型
摘要: 作为常规公交线路的重要节点,公交停靠站是实现公交车辆上、下客的区域。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以交通标线形式分离的道路上,非机动车流和机动车流易形成混合交通流。尤其在公交停靠站点范围内,公交车辆的进、出站以及停靠完成上、下客过程中受到非机动车的干扰影响。考虑到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非机动车主要包括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两种方式,论文选择以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为重点研究对象。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功能分析的城市道路交通方案分阶段技术评价与决策研究”(项目编号:51278468),以及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停靠站点处电动自行车对公交车辆运行影响分析”(项目编号:13L00802)的支持下,论文针对城市公交站点处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运行影响进行了研究。
  首先,将公交车辆在站点范围内的行为过程划分为进站、停靠、出站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的影响作用机理。采用时空轨迹图描述了乘客上、下公交车辆期间,非机动车从站台和公交车辆之间穿行,非机动车流与上、下乘客流之间形成冲突点,即非机动车的干扰影响导致乘客服务时间增加,进而使得公交车辆延误增加。
  其次,结合非机动车对公交站点处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的影响分析,基于停靠时间与上、下客数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引入非机动车的干扰影响,分别构建了考虑非机动车影响的公交车辆服务时间计算模型,在服务时间的基础上加上车辆开关门时间,得到停靠时间模型,进而推导出公交停靠站点处每个停靠车位的车辆通行能力和公交停靠站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最后,以郑州市两个公交停靠站点,分别为非港湾式和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对所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实例应用。通过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站点处服务时间与上、下客人数和穿行的非机动车数量三个自变量之间的二元一次线性回归方程。非港湾式和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处每个停靠车位的车辆通行能力分别降低了12.9%和6.2%。较准港湾式停靠站而言,非港湾式停靠站点处的非机动车的干扰影响更大。为平衡非机动车对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的影响,以及公交车辆与站台间的停靠距离远近所导致的小汽车交通延误,同一停靠站点处不同停靠距离情况下影响程度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中等停靠距离,即非机动车道宽度的1/3至2/3处为最佳停靠距离。
作者: 韩志玲
专业: 道路与铁道工程
导师: 王东炜;严亚丹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郑州大学
学位年度: 201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