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 |
摘要: |
一种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布置在两个相邻扣件之间的钢轨轨腰两侧,包括包裹体保护层、弹性阻尼体和金属质量体;弹性阻尼体紧贴固定在钢轨上,包括层叠固定为一体的第一弹性阻尼体和第二弹性阻尼体,并且第一弹性阻尼体的硬度大于第二弹性阻尼体硬度;金属质量体为多片蜿蜒的波浪形金属板,间隔嵌套于弹性阻尼体内部;包裹体保护层覆盖在弹性阻尼体外露面上;本结构在满足阻尼材料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利用蜿蜒式增大阻尼有效工作面积,提高振动传播衰减率,并且阻尼材料设置两种不同硬度以满足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减振需求,能够从噪声源处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的运行噪声,并且其使用不影响轨道交通原基础设施和轨道的维护保养。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发明人: |
文永蓬;邹钰;纪忠辉;祁慧;孙倩;尹波润;郭林生;宗志祥;郑晓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0549989.X |
公开号: |
CN108708231A |
代理机构: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李明洁 |
分类号: |
E01B19/00(2006.01)I;E;E01;E01B;E01B19;E01B19/00 |
申请人地址: |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 |
主权项: |
1.一种钢轨的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布置在两个相邻扣件之间的钢轨轨腰(2)两侧,包括包裹体保护层(4)、弹性阻尼体(5)和金属质量体(6);弹性阻尼体(5)紧贴固定在钢轨上,包括层叠固定为一体的第一弹性阻尼体(501)和第二弹性阻尼体(502),并且第一弹性阻尼体(501)的硬度大于第二弹性阻尼体(502)硬度;金属质量体(6)为多片蜿蜒的波浪形金属板,间隔嵌套于弹性阻尼体(5)内部;包裹体保护层(4)覆盖在弹性阻尼体(5)外露面上,不与钢轨接触,水平方向上,包裹体保护层(4)外缘位于轨底(3)外缘内侧;所述内置式金属振子减振降噪动力吸振器结构包括两种不同的布置形式:在钢轨直线段处,弹性阻尼体(4)上端紧贴轨头(1)底部,中段内侧紧贴轨腰(2),下端紧贴轨腰(2)轨底(3)过渡转角朝向轨底(3)外侧折弯,大体呈立式“L”形对称配置在钢轨两侧,并且,水平方向上,弹性阻尼体(4)上端外露面不超过轨头(1)外缘;第一弹性阻尼体(501)和第二弹性阻尼体(502)均为“L”形,第一弹性阻尼体(501)位于第二弹性阻尼体(502)内侧;3层金属质量体(6)在弹性阻尼体(4)内由上至下先纵向再横向沿弹性阻尼体(4)的“L”形折弯反复蜿蜒,将弹性阻尼体(4)由内至外分为4层,形成弹性阻尼层与金属质量层主体沿水平方向的交替叠加结构;在钢轨曲线段处,弹性阻尼体(4)顶部与轨头(1)底部不接触,中段内侧紧贴轨腰(2),底部紧贴轨底(3)顶部,大体呈立式矩形对称配置在钢轨两侧,并且,水平方向上,弹性阻尼体(4)外露面位于轨头(1)外缘外侧;第一弹性阻尼体(501)和第二弹性阻尼体(502)均大体呈立式矩形,第一弹性阻尼体(501)位于第二弹性阻尼体(502)下侧;5层金属质量体(6)在弹性阻尼体(4)内横向蜿蜒,每层金属质量体(6)呈倾倒的“S”型、将弹性阻尼体(4)由上至下分为6层,形成弹性阻尼层与金属质量层沿竖直方向的交替叠加结构。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