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金刚石线精密排线复绕装置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石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金刚石线精密排线复绕装置,包括:机体、滑槽、基台;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机体一侧的顶端,且固定座与机体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绕线辊筒位于固定座的内部,且绕线辊筒与固定座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固定座的一侧,且第一支撑架与机体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导线轮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顶端,且第一导线轮与第一支撑架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架与机体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整体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排线复绕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排线装置行进摩擦力小、排线复绕精密度高的优点。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张家港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唐晓伟;朱光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0525589.0 |
公开号: |
CN208279098U |
代理机构: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潘志渊 |
分类号: |
B65H57/14(2006.01)I;B65H54/44(2006.01)I;B65H54/553(2006.01)I;B65H59/10(2006.01)I;B65H54/28(2006.01)I;B;B65;B65H;B65H57;B65H54;B65H59;B65H57/14;B65H54/44;B65H54/553;B65H59/10;B65H54/28 |
申请人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丰镇海丰路15号 |
主权项: |
1.一种金刚石线精密排线复绕装置,包括:机体(1)、固定座(2)、绕线辊筒(3)、第一支撑架(4)、第一导线轮(5)、第二支撑架(6)、第一张紧轮(7)、第二张紧轮(8)、第一伺服电机(9)、支撑杆(10)、调节轮(11)、第三支撑架(12)、第三张紧轮(13)、第四张紧轮(14)、第一气缸(15)、滑槽(16)、基台(17)、滑轮(18)、滑块(19)、顶块(20)、基座(21)、第二导线轮(22)、第三导线轮(23)、第二气缸(24)、夹头(25)、顶杆(26)、驱动盘(27)、轴套(28)、第二伺服电机(29)、工作台(30)、脚轮(31)、脚杯(3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设置在机体(1)一侧的顶端,且固定座(2)与机体(1)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绕线辊筒(3)位于固定座(2)的内部,且绕线辊筒(3)与固定座(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4)设置在固定座(2)的一侧,且第一支撑架(4)与机体(1)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导线轮(5)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的顶端,且第一导线轮(5)与第一支撑架(4)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6)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的一侧,且第二支撑架(6)与机体(1)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张紧轮(7)设置在第二支撑架(6)的顶端,且第一张紧轮(7)与第二支撑架(6)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张紧轮(8)设置在第一张紧轮(7)的一侧,且第二张紧轮(8)与第二支撑架(6)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设置在第二支撑架(6)的背部,且第一伺服电机(9)与第二支撑架(6)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支撑杆(10)设置在第二支撑架(6)的前端,且支撑杆(10)与第二支撑架(6)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调节轮(11)设置在支撑杆(10)的一端,且调节轮(11)与支撑杆(10)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9)与支撑杆(10)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架(12)设置在第二支撑架(6)的一侧,且第三支撑架(12)与机体(1)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三张紧轮(13)设置在第三支撑架(12)的上部,且第三张紧轮(13)与第三支撑架(12)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四张紧轮(14)设置在第三支撑架(12)的下部,且第四张紧轮(14)与第三支撑架(12)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滑槽(16)设置在第三支撑架(12)的一侧,且滑槽(16)与机体(1)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基台(17)设置在滑槽(16)的上方,且基台(17)与滑槽(16)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顶块(20)设置在基台(17)的底部,且顶块(20)与基台(1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滑轮(18)设置在顶块(20)的两侧,且滑轮(18)与基台(17)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滑块(19)设置在滑轮(18)的一侧,且滑块(19)与基台(1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基座(21)设置在基台(17)的一侧,且基座(21)与基台(17)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二导线轮(22)设置在基座(21)的上部,且第二导线轮(22)与基座(21)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三导线轮(23)设置在基座(21)的下部,且第三导线轮(23)与基座(21)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5)设置在滑槽(16)的一端,且第一气缸(15)与机体(1)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5)的一端与顶块(20)相连接;所述工作台(30)设置在机体(1)的内部;所述第二气缸(24)设置在工作台(30)一侧的外壁上,且第二气缸(24)与工作台(30)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夹头(25)设置在工作台(30)的内侧,且夹头(25)与第二气缸(24)通过顶杆(26)相连接;所述轴套(28)设置在工作台(30)另一侧的内壁上,且轴套(28)与工作台(30)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盘(27)设置在工作台(30)的内侧,且驱动盘(27)与轴套(28)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9)设置在工作台(30)的下方,且第二伺服电机(29)与机体(1)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9)与驱动盘(27)通过同步带相连接;所述脚轮(31)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且脚轮(31)与机体(1)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脚杯(32)设置在脚轮(31)的一侧,且脚杯(32)与机体(1)通过螺纹拧接相连接。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