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高桩码头桩群对流场及底床影响试验研究
论文题名: 高桩码头桩群对流场及底床影响试验研究
关键词: 码头桩群;对流场;底床冲淤;冲淤形态;冲淤变化;布置形式;变化特征;水流输沙;高桩码头;码头平面布置;动相互作用;阻力;淤积;因素研究;维护成本;水深;水流试验;水流方向;试验研究;试验结果
摘要: 开敞水域港口码头往往采用栈桥和高桩码头相结合的结构形式。研究码头建成前后桩群周围流场及底床冲淤变化特征,对码头平面布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改变码头桩群长度L、宽度B、桩径D以及桩群布置方式和水流动力条件等因素研究码头桩群周围流场特征,并且重点分析各因素对流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尤其是当码头前沿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不同时桩群周围流场变化情况。根据模型试验结果,总结桩群周围流场变化特征,对码头工程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高桩码头建成以后,流场和底床冲淤形态均发生改变。码头区局部冲淤形态是桩群与水流输沙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定床水流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动床试验研究桩群布置形式变化和迎流角θ变化时,码头桩群周围底床冲淤变化特征,从中探讨码头桩群的合理布置形式,避免产生不利于码头前沿水深维护和工程自身稳定的冲淤形态,提高码头使用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研究发现,码头桩群布置形式对码头桩群周围流场及底床冲淤特征具有很大的影响。桩群宽度增加,增大了阻水面积及总阻力,将加剧码头桩群周围流场和底床冲淤变化;迎流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码头周围淤积体将偏向码头后沿。所以在码头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小桩群阻力。此外,根据港工规范,码头前沿线方位与主流向之间可以有不大于±5°的偏角。研究表明,偏角θ≤0°都将导致码头前沿发生一定程度淤积,正向偏角(迎流角)能够有效改善码头前沿水深及其维护条件。
作者: 王春华
专业: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导师: 陈志昌;韩玉芳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学位年度: 2010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