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论文题名: 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关键词: 地铁车站;地下结构;动力人工边界;隧道地震反应;有限元软件;粘弹性;地铁区间隧道;数值计算方法;相互作用分析模型;数值模拟;软土地区;基线漂移;抗震设计;杭州地铁;城市交通;可靠性;计算机;动接触;地震反应分析;地震波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越来越严重,地铁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大量的震害表明:地铁等地下结构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安全可靠,也会在地震等动荷载下遭受破坏和坍塌。因此,研究土-地下结构的动接触问题、粘弹性动力人工边界与基线漂移及其在有限元中的实现,并结合具体的大开地铁车站和杭州软土地区地铁区间隧道进行地下结构地震数值模拟,分析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对地铁等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ADINA软件对大开地铁车站和杭州地铁1号线某区间隧道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随着有限元法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接触的全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已经能够实现,这为分析土.结构的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问题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介绍了动接触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情况:
   (2)目前,粘弹性动力人工边界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局部人工边界,它可以吸收射向人工边界的波动能量和反射波的散射,从而达到到消除能量反射的目的。由于粘弹性动力人工边界在有限元软件中易于实现,本文研究了如何在ADINA软件中实现粘弹性动力人工边界的地震波输入,并验证其可靠性,但此时需要输入地震波的位移和速度时程;
   (3)加速度记录中通常有一些长周期分量的存在,积分后会导致速度和位移时程产生严重的漂移现象。因此,在论文第二章中还研究了漂移的原理以及实现基线漂移的校正方法;
   (4)考虑土与结构间的接触作用建立了大开地铁车站有限元模型,研究地震作用下土-结构间相互作用机理、荷载传递机理以及结构本身的破坏机理;合理地解释了大开地铁车站的主要震害现象。同时,通过该算例也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5)进一步分析了杭州地铁区间隧道的地震反应规律,总结了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给出了隧道地震反应的计算结果以及衬砌变形受力的变化规律,给软土地区地铁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 姚军
专业: 岩土工程
导师: 王国才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10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