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S233公路项目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论文题名: S233公路项目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关键词: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植物措施;植被恢复
摘要: 本文运用水土保持理论与方法,通过对S233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调查和监测研究,分析了项目区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评价了项目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实施及植被恢复情况;探明了不同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果与结论:
   1.项目区水土流失量经试验观测与计算,项目区的背景侵蚀模数平均值是549.7t/(km2·a),而工程在建设期内,由于受到强烈地表扰动,导致了土壤侵蚀模数迅速增大,其值为3975t/(km2·a),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各防治分区中,新建和扩建的主线路区新增流失量最大,因此这两个区为重点防治区。
   2.项目区植被恢复效果该项目区共栽植乔木树种14029株,灌木树种27393株,撒播草种面积为90448m2。乔木树种中栽植法桐6457株,柳树4647株,国槐2925株;灌木类栽种大叶黄杨9705株,蔷薇4578株,龙柏8608株,紫薇4502株;绿化平台共撒播高羊茅和狗牙根草种12093m2,白三叶和早熟禾草种78355m2。
   施工建设期结束后一段时间内,项目区内的树木保存率在95%以上,达到了方案设计标准。各树种的生长较好,其胸径、冠幅、高度都有了较好的增加,其新枝生长量在140~180cm之间,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趋势。项目区在实施植物措施的防治分区其盖度均在45.5%以上,总平均盖度为57.1%,其中扩建路段的植被盖度最高,均值为70.0%,表明该防治区的植被枝叶茂密,生长最好。项目区植被恢复系数为96%。项目区域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植被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3.各防治分区土壤水文物理性质根据实验结果,各防治分区的土壤容重均显著大于对照的农田,其总孔隙度(饱和贮水量)、毛管孔隙度(吸持贮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滞留贮水量)、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小于农田的各项数值;在各防治分区中,新建和扩建主线路区由于配置了道路防护林,土壤的水文物理性质较其他各防治分区要好。各防治分区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渗透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作者: 刘德虎
专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导师: 张光灿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11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