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泥石流堵江的早期识别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泥石流堵江的早期识别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堵江的早期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入汇角、支沟下游平均坡度、主河坡度、主河宽度和主河水深等支沟与主河相关基础参数,然后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得到支沟泥石流流出体积、主河水流侵蚀体积和泥石流最小堵江体积,最后将支沟泥石流流出体积与主河水流侵蚀体积之差、与泥石流最小堵江体积进行比较,实现泥石流堵江的早期识别。该方法基于支沟泥石流堆积体积及支沟泥石流最小堵江体积的比值关系得到泥石流体积无量纲指标评估方法,能够在泥石流发生前对支沟泥石流在不同降雨重现期距下能否堵江进行早期识别;通过支沟与主河相关的基础参数数据库的建立,可为早期识别大范围山区流域支沟泥石流堵江潜在区域提供科学依据。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发明人: 陈昆廷;陈晓清;游勇;胡桂胜
专利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01-0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597838.1
公开号: CN108797510A
代理机构: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代理人: 王璐瑶
分类号: E02B1/00(2006.01)I;E;E02;E02B;E02B1;E02B1/00
申请人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9号
主权项: 1.一种泥石流堵江的早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石流堵江的早期识别方法步骤如下:(一)通过现场调查法、或遥感数据配合高精度DEM数据,确定入汇角α、单位°,支沟下游平均坡度θd、单位°,主河坡度θw、单位°,及主河宽度Bw、单位m;通过现场调查法、或不同重现期距下的流量计算法、或曼宁公式,确定主河水深hw、单位m;(二)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支沟泥石流流出体积VDF式中,VDF—支沟泥石流流出体积,单位m3;K—修正系数,根据匡尚富的泥石流堆积宽度公式确定;Ldf—支沟泥石流堆积长度,单位m,根据Takahashi and Yoshida的泥石流运动距离公式确定;θdf—支沟泥石流堆积坡度,单位°,根据蔡元芳公式确定;α—入汇角,单位°,由步骤(一)确定;θd—支沟下游平均坡度,单位°,由步骤(一)确定;θw—主河坡度,单位°,由步骤(一)确定;(三)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主河水流侵蚀体积VEVE=EwhwBwtdf式中,VE—主河水流侵蚀体积,单位m3;Ew—主河水流侵蚀速度,单位m/s,根据Nakagawa and Tsujimoto公式确定;hw—主河水深,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Bw—主河宽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tdf—支沟泥石流堆积时间,单位s,根据Takahashi and Yoshida公式确定;(四)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泥石流最小堵江体积式中,—泥石流最小堵江体积,单位m3;其他符号同前面一致;(五)将步骤(二)中得到的支沟泥石流流出体积VDF与步骤(三)中得到的主河水流侵蚀体积VE之差、与步骤(四)中得到的泥石流最小堵江体积进行比较;如果则判定支沟泥石流能堵塞主河形成堰塞坝;如果则判定支沟泥石流不能堵塞主河形成堰塞坝。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