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新型组合桩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桩,其结构包括预应力管桩、卡箍、非预应力桩、高强度螺栓,预应力管桩设于非预应力桩的上面并且两者通过卡箍、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卡箍与高强度螺栓相配合,预应力管桩由桩体、上凸圈、上螺栓孔、定位柱组成,预应力管桩的底面均匀的设有四个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定位柱。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组合桩的有益效果:该组合桩采用单个卡箍进行两根桩的机械连接,操作简便,减轻了作业员的作业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促进施工进度的实施。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武汉中交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发明人: |
岳全贵;姜淑花;胡焕忠;张龙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720840514.7 |
公开号: |
CN207193963U |
代理机构: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邓佳 |
分类号: |
E02D5/52(2006.01)I;E02D5/24(2006.01)I;E;E02;E02D;E02D5;E02D5/52;E02D5/24 |
申请人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498号 |
主权项: |
一种新型组合桩,其结构包括预应力管桩(1)、卡箍(2)、非预应力桩(3)、高强度螺栓(4),所述的预应力管桩(1)设于非预应力桩(3)的上面并且两者通过卡箍(2)、高强度螺栓(4)固定连接,所述的卡箍(2)与高强度螺栓(4)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管桩(1)由桩体(101)、上凸圈(102)、上螺栓孔(103)、定位柱(104)组成,所述的预应力管桩(1)的底面均匀的设有四个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定位柱(104),所述的定位柱(104)与桩体(101)相互垂直,所述的预应力管桩(1)的外壁底部上设有上凸圈(102)、上螺栓孔(103),所述的上凸圈(102)设置在上螺栓孔(103)的上面,所述的上凸圈(102)、上螺栓孔(103)均与桩体(10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定位柱(104)与非预应力桩(3)活动连接,所述的上凸圈(102)与卡箍(2)活动接触;所述的非预应力桩(3)由基体(301)、下凸圈(302)、凹槽(303)、定位孔(304)、下螺栓孔(305)组成,所述的基体(301)的顶面上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凹槽(303)、定位孔(304),所述的定位孔(304)设有四个且均匀的分布在凹槽(303)内,所述的下凸圈(302)、下螺栓孔(305)设于基体(301)的外壁顶部上,所述的下螺栓孔(305)位于下凸圈(302)的上面,所述的桩体(101)的底部与凹槽(303)过盈配合,所述的卡箍(2)与下凸圈(302)活动接触;所述的卡箍(2)由下通孔(201)、左箍体(202)、上通孔(203)、铰链片(204)、圆孔(205)、右箍体(206)、铰链柱(207)组成,所述的左箍体(202)的右端通过铰链柱(207)与右箍体(206)左端铰链连接,所述的左箍体(202)的左端通过铰链片(204)与右箍体(206)右端铰链连接,所述的铰链片(204)设置在左箍体(202)的左端上,所述的左箍体(202)上设有与之一体化结构的下通孔(201)、上通孔(203),所述的下通孔(201)与上通孔(203)的位置相错开,所述的左箍体(202)、右箍体(206)设于上凸圈(102)与下凸圈(302)的中间并且与其活动接触,所述的高强度螺栓(4)穿过圆孔(205)与右箍体(206)、基体(301)相连接,所述的下通孔(201)与下螺栓孔(305)位置相对应,所述的上通孔(203)与上螺栓孔(103)位置相对应并通过螺栓与桩体(101)连接。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