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循环液自动控温工艺 |
摘要: |
本发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循环液自动控温工艺,对冷却水装置结构进行改进,进行循环液自动控温;改进的冷却水装置结构如下:包括冷却水槽、热水槽和至少一个管路单元,所述热水槽上安装有控制器、总开关以及用于对所述热水槽液体降温的制冷装置,通过对冷却水装置结构进行改进,进行循环液自动控温;通过设置冷却水槽、热水槽和管路单元,形成冷却液体循环回路,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等冷却液体。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河南;41 |
申请人: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发明人: |
闫国新;吴伟;代凌辉;杨二静;韩晓育;梁建林;李建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号: |
CN201811147103.5 |
公开号: |
CN109235441A |
代理机构: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分类号: |
E02D15/02(2006.01)I;E;E02;E02D;E02D15 |
申请人地址: |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区东京大道1号 |
主权项: |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循环液自动控温工艺,其特征在于,对冷却水装置结构进行改进,实现循环液自动控温;改进的冷却水装置结构如下:包括冷却水槽(1)、热水槽(2)和至少一个管路单元,所述管路单元包括内置管(3)和外置管(4),所述内置管(3)的管体能预埋在混凝土内,且所述内置管(3)的进液口延伸至所述冷却水槽(1)内底部,所述内置管(3)的出液口能向上延伸至位于混凝土上表面,所述外置管(4)用于放置在混凝土上表面,且所述外置管(4)的进液口与所述内置管(3)的出液口连通,所述外置管(4)的出液口延伸至所述热水槽(2)内底部,所述内置管(3)的进液口处、位于所述冷却水槽(1)上安装有提升泵(5),所述外置管(4)的出液口处安装有水流阀门(6);所述热水槽(2)的下端与所述冷却水槽(1)的上端之间连通有流通管(7),所述流通管(7)上安装有回流泵(71),所述冷却水槽(1)内壁上安装有用于测量所述冷却水槽(1)内液面高度的液位计(11),所述热水槽(2)上安装有控制器(8)、总开关以及用于对所述热水槽(2)内液体降温的制冷装置(21),所述外置管(4)的出液口处安装有管路温度传感器(41),所述冷却水槽(1)内壁上安装有冷却水槽温度传感器(12),所述热水槽(2)内壁上安装有热水槽液体温度传感器(22);所述液位计(11)、所述冷却水槽温度传感器(12)、所述制冷装置(21)、所述管路温度传感器(41)、所述热水槽液体温度传感器(22)、所述提升泵(5)、所述水流阀门(6)、所述回流泵(7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控制器(8)上还电连接有总开关;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按以下工艺步骤进行:按照所述改进的冷却水装置结构连接好各部件,冷却水槽(1)内填充至少3/4体积的冷却液,然后浇筑混凝土并使混凝度将所述内置管(3)包埋且将所述外置管(4)露于混凝土上表面;待浇筑工作完成后,手动开启总开关,所述控制器(8)通电,并控制开启所述提升泵(5)和所述水流阀门(6),使冷却液从所述冷却水槽(1)依次流向所述内置管(3)和所述外置管(4)并最终流向所述热水槽(2),所述热水槽(2)内的液体自然冷却;所述液位计(11)用于测量冷却水槽(1)内液面高度,并将高度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8),当冷却水槽(1)内液面下降至一定高度时,所述控制器(8)控制开启回流泵(71),使热水槽(2)内的水流入冷却水槽(1)内,完成了冷却液循环;所述冷却水槽温度传感器(12)用于测量所述冷却水槽(1)内液体温度C1,并将液体温度C1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8),所述管路温度传感器(41)用于测量所述外置管(4)出液的温度C2,并将液体温度C2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8),当所述控制器(8)收到的C2与C1之间的差值≤25℃,则所述控制器(8)控制水流阀门(6)和所述提升泵(5)关闭,停止冷却;所述热水槽液体温度传感器(22)用于测量所述热水槽(2)内液体温度C3,并将液体温度C3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8),当所述控制器(8)收到的C3与C1之间的差值≥15℃,则所述控制器(8)控制所述制冷装置(21)对所述热水槽(2)进行制冷,当C3与C1之间的差值<15℃则所述控制器(8)控制所述制冷装置(21)停止制冷。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