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卧式拱壳基坑支护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拱壳基坑支护方法,涉及基坑支护领域,该方法包括沿基坑侧壁的顶部施工正投影成曲线的、连续的壁柱桩,且该曲线由多个圆心处于同一侧的弧形构成,相邻两个弧形相邻端相互连接,并在壁柱桩的顶部施工相应的桩顶冠梁后,开挖多层开挖层,并在每个开挖层均施工相应的拱架梁或护面板,同时在每个弧形对应的两端处施工支墩整体,两个弧形相邻两端共用一个支墩整体,再次施工与每个支墩整体相对应的支撑组件,进而实现对其的有效支撑,且每层开挖层均施工有超前竖向锚管和水平锚管;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排桩墙密集支撑的弊端,提高了支撑组件之间的跨度,降低了开挖难度。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安徽;34 |
申请人: |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束冬青;蔡敏;李彪;孟玉;刘少凯;吴东彪;周阳;李天宝;张龙飞;刘贵强;单灿灿;孙昌兴;郑永磊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号: |
CN201811183517.3 |
公开号: |
CN109235448A |
代理机构: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刘海涵 |
分类号: |
E02D17/04(2006.01)I;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9号 |
主权项: |
1.一种卧式拱壳基坑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基坑深度将基坑自上而下分为多个顺序开挖层;步骤2、沿基坑侧壁等间隔施工壁柱桩,其中,全部壁柱桩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顺序连起后呈由多个弧形构成的曲线,且两个相邻的弧形之间相邻的两端相互连接,每个弧形的圆心均朝向基坑内部;步骤3、在基坑顶部所在水平面上的所述曲线的内侧均匀施工超前竖向锚管;步骤4、在基坑顶部施工与所述壁柱桩相对应的、用于连接每个壁柱桩的桩顶冠梁;步骤5、开挖基坑内土方至第一开挖层的底部;步骤6、在该开挖层底部对应水平面与所述曲线正投影交汇处的内侧再次均匀施工超前竖向锚管和水平锚管;步骤7、在该开挖层底部对应的水平面与每个所述弧形正投影交汇处的内侧分别施工用于连接每个弧形对应的所有壁柱桩的拱架梁;步骤8、在每个弧形的两端均施工支墩,相邻两个弧形之间相邻的两端共用一个支墩,且每个弧形对应的所有的拱架梁的两端分别与该弧形两端对应的支墩连接;步骤,9、开挖基坑内土方至下一开挖层的底部,并重复施工步骤6、7和8,且该开挖层中每个所述支墩与上一开挖层中对应的支墩相互连接且构成一个支墩整体;步骤10、重复步骤9直至挖至基坑设计深度,最底层的开挖层只需挖除基坑内土方,不再重复施工6、7和8,只需施工相应的支墩,且每个支墩整体的底端均设置在基坑底端的土体内;该方法还包括施工每个所述支墩整体对应的支撑组件,所述支墩整体的数量与所述支架组的数量相同。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