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基于颗粒离散元法的卵石层中成都地铁施工力学研究 |
关键词: | 卵石地层;基坑土压力;地铁施工;颗粒离散元 |
摘要: |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和修建地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质情况差异很大,一些新建地铁在施工期间遇到了非常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成都地铁1、2号线沿线广泛分布的卵石地层等。卵石地层一般由粘性土或砂卵石、粗砂、卵石等组成,偶遇巨石块,大多数砂卵石地层结构松散,分布不匀,具有强烈的离散特性,与砂土、黏土等的工程性质有着本质区别。目前,在该地层中应用明挖、盾构及浅埋暗挖等施工方法修建的地下工程案例很少,几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随着成都地铁工程的全面展开,如何安全经济的在卵石地层中进行地铁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本文针对成都地铁1、2号线建设期间遇到的几个重点问题:卵石地层深基坑土压力大小及分布规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暗挖法施工时的合理预支护措施及工法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三轴数值试验模型,对模型中颗粒单元的性质进行多组试样的参数比较研究,分析细观参数对材料宏观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据此对成都地铁1、2号线沿线密实、中密及稍密卵石土体的宏观参数和模型细观参数的关系进行标定;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验证应用颗粒离散元模拟基坑围护桩等支护结构的可行性,并标定支护结构的宏观物理力学参数与其数值模型细观参数之间的关系。 2.针对卵石土体本身结构具有强烈的离散特性的特点,利用颗粒离散元数值方法,对墙体平动、绕墙顶转动及绕墙底转动三种变位模式下卵石地层基坑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经典土压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了平动模式下卵石土基坑土压力的修正计算方法;依托成都市历史上埋置最深(28.5m)、规模最大(占地面积约48000m2)的天府广场深基坑工程,探明了卵石地层基坑破坏、坍塌的演化过程。利用本文的卵石地层基坑土压力修正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支护条件下基坑施工安全性,确定了天府广场深基坑合理的开挖及支护方案。 3.根据成都地铁1号线区间盾构隧道的施工情况,对支护压力较小时,卵石地层盾构开挖面坍塌破坏过程及坍塌破坏时前方土体应力分布演变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明确了盾构施工开挖面变形与破坏的机理,提出了卵石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坍塌模式。 探讨了卵石地层中盾构开挖面支护压力大小对隧道围岩变形及压力影响规律,并将此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即影响不敏感阶段、影响敏感阶段、破坏失效阶段;据此,对目前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卵石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三维计算模型。在此过程中,还通过挡板下移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松动土压力大小与挡板位移量的关系,针对太沙基松动土压力计算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差值偏大的情况,修正了上覆土压力的计算公式。 最后利用本文的三维计算模型,对成都地铁1号线ZDK13+630处采取带压进舱换刀的舱内极限压力进行了分析。 4.结合成都地铁1号线天府广场北端暗挖隧道试验段,利用颗粒离散元数值方法,对卵石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破坏、坍塌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探明了管棚、小导管及正面锚杆(管)等预支护措施在卵石地层中的作用效果,给出了合理的预支护方法及其参数;分析了CD法和台阶法对隧道施工安全性的影响,得出了卵石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的合理开挖工法。 |
作者: | 魏龙海 |
专业: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导师: | 王明年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 |
学位年度: | 2009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