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工业工程中输送用起吊装置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工程中输送用起吊装置。通过第一液压马达、第一转轴、绞盘、支撑柱、限位座、转盘和第一支撑座的配合设置,可使绞盘稳定转动,通过动滑轮的设置,使得铁链拉动物料所需的拉力减小,通过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第五导向轮和动滑轮的配合设置,可对铁链起到导向作用,避免使铁链偏移,通过上压辊和下压辊的配合设置,使铁链夹在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空隙中稳定收放,避免偏移,并在收放过程中受到额外的动力。本实用新型可以使铁链稳定运行,不易发生偏移,且在收放过程中会受到上压辊和下压辊额外提供的动力,使得在起吊物料时铁链可具有较充足的动力,提高起吊的能力和效率。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辽宁;21 |
申请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发明人: |
祁帅;李志鹏;时晓越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号: |
CN201821012838.2 |
公开号: |
CN208440194U |
代理机构: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分类号: |
B66C23/16(2006.01)I;B;B66;B66C;B66C23 |
申请人地址: |
110159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南屏中路6号 |
主权项: |
1.一种工业工程中输送用起吊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座(2),所述第一支撑座(2)的上表面上设有转盘(3),所述第一支撑座(2)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转盘(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座(4),所述转盘(3)的上表面中心处设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上端贯穿出所述限位座(4)的内孔,所述支撑柱(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绞盘(6),所述绞盘(6)的上表面中心处设有第一转轴(7),所述绞盘(6)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铁链(8)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2)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限位座(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架(9),所述第一支撑架(9)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马达(10),所述第一液压马达(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7)轴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绞盘(6)的右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轮支架(11),所述第一导向轮支架(1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1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导向轮支架(11)的右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轮支架(13),所述第二导向轮支架(1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14),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二导向轮支架(13)的右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下支柱(15)的下端,所述下支柱(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支柱(16)的下端,所述上支柱(16)的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向轮支架(17)的右端,所述第三导向轮支架(17)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导向轮(18),所述上支柱(1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导向轮支架(19)的下端,所述第四导向轮支架(19)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四导向轮(20),所述上支柱(16)的右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的下侧壁中部前后对称设有限位板(22),前后对称的所述限位板(2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23),左侧的所述固定杆(23)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两个钢丝绳(24)的一端,两个所述钢丝绳(24)的另一端分别与右侧的所述固定杆(23)固定连接,所述横杆(21)的右部设有通孔(25),所述通孔(2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五导向轮(26),所述第五导向轮(26)的下侧设有动滑轮连接架(27),所述动滑轮连接架(27)的内部上侧位置转动连接有动滑轮(28),所述动滑轮连接架(27)的前后两侧壁上分别设有钢丝绳固定件(29),两个所述钢丝绳(24)的中部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所述钢丝绳固定件(29)固定连接,所述动滑轮连接架(27)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吊钩(30),所述铁链(8)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安装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第一导向轮(12)、所述第二导向轮(14)、所述第三导向轮(18)、所述第四导向轮(20)、所述第五导向轮(26)和所述动滑轮(28)与安装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所述横杆(21)的下侧壁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导向轮支架(11)与所述第二导向轮支架(13)之间的位置设有前后对应的第一安装板(3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前后对应的第一安装板(31)的右侧对应位置均设有第二安装板(32),前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板(31)之间的下部位置和前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板(32)之间的下部位置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3),前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板(31)的上端和前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转轴(33)对应的位置均设有滑槽(34),所述滑槽(34)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35),前后对应的所述滑块(35)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36),所述第一安装板(31)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挡板(37),所述挡板(37)上与所述滑块(35)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螺杆(38),所述第二转轴(33)和所述第三转轴(36)的前后两端均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板(31)或所述第二安装板(32),所述第二转轴(33)的前后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板(31)或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部分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链轮(39),所述第三转轴(36)的前后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安装板(31)或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部分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链轮(40),邻近的所述第一链轮(39)之间通过第一链条(41)连接,邻近的所述第二链轮(40)之间通过第二链条(42)连接,所述第二转轴(33)的外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或所述第二安装板(32)之间的部分均固定安装有下压辊(43),所述第三转轴(36)的外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或所述第二安装板(32)之间的部分均固定安装有上压辊(44),所述铁链(8)从所述上压辊(44)与所述下压辊(43)之间的空隙穿过;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前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板(3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座(45),所述第二支撑座(4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马达(46),所述第二液压马达(46)的输出端与邻近的所述第三转轴(36)的前端轴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后侧的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后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座(47),所述第三支撑座(4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液压马达(48),所述第三液压马达(48)的输出端与邻近的所述第二转轴(33)的后端轴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支撑座(2)的后侧设有第一油箱(49),所述第一油箱(49)的上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油泵(50)和第一电磁换位阀(5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支撑座(2)的前侧设有第二油箱(52),所述第二油箱(52)的上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二油泵(53)和第二电磁换位阀(54),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油箱(49)的右侧对应位置和所述第二油箱(52)的右侧对应位置均设有配重块(55),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油箱(49)的左侧对应位置设有第二支撑架(56),所述第二支撑架(5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控制箱(57);所述第一油泵(50)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油箱(49)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油泵(50)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依次与所述第一电磁换位阀(51)和所述第一液压马达(10)连通连接,所述第二油泵(53)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油箱(52)连通连接,所述第二油泵(5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电磁换位阀(54)的输入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二电磁换位阀(5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压马达(46)和所述第三液压马达(48)连通连接。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