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绿色人行天桥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人行天桥,属于桥梁设施技术领域。沿天桥护栏长度方向,设置四分之一圆弧形龙骨,龙骨侧壁与天桥护栏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固定,天桥护栏两侧龙骨对接形成半圆,相邻龙骨之间设置两层挡雨板,相邻连接转轮之间的缝隙由填缝胶填充,在龙骨侧面设置蓄水板,蓄水板侧壁下端设置蓄水板流水孔,在蓄水板外侧设置种花槽。蓄水板围绕形成的空间内储存雨水,雨水沿挡雨板上表面的挡雨板流水孔流到挡雨板夹层中,顺着挡雨板下表面的挡雨板流水孔、蓄水板流水孔流进种花槽内,种植的植物依附在蓄水板侧壁上,有效为行人提供舒适、清凉的行走环境,美化城市景色,减小周围环境热岛效应,有效利用周围雨水。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辽宁;21 |
申请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发明人: |
张延年;高忠慧;吴献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号: |
CN201811199093.X |
公开号: |
CN109306661A |
代理机构: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分类号: |
E01D19/10(2006.01)I;E;E01;E01D;E01D19 |
申请人地址: |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浑南东路9号 |
主权项: |
1.绿色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天桥护栏(1)、龙骨(2‑1)、龙骨内槽(2‑2)、连接孔(2‑3)、连接转轮(3‑1)、连接套筒(3‑2)、连接螺栓(4)、挡雨板(5)、挡雨板流水孔(5‑1)、蓄水板(6)、蓄水板流水孔(6‑1)、支撑板(7)、种花槽(8)、支撑杆(9)和填缝胶(10);沿天桥护栏(1)长度方向,间隔0.8‑1.0m设置龙骨(2‑1),龙骨(2‑1)上部为四分之一圆弧形结构,底部沿竖直向下方向延伸30‑40cm,底端距离天桥护栏(1)顶面20‑25cm,侧壁与天桥护栏(1)外侧壁紧贴,连接螺栓(4)垂直穿过龙骨(2‑1)和天桥护栏(1),并延伸至天桥护栏(1)内3‑5cm,将龙骨(2‑1)和天桥护栏(1)连接固定,连接套筒(3‑2)沿连接转轮(3‑1)轴心方向垂直穿过连接转轮(3‑1)并与之固定,连接转轮(3‑1)位于连接套筒(3‑2)长度方向中心处;在龙骨(2‑1)顶端截面中心处,设置连接孔(2‑3),连接套筒(3‑2)插入相对应的连接孔(2‑3)内,天桥护栏(1)两侧龙骨(2‑1)对接形成半圆,沿龙骨(2‑1)长度方向,在龙骨(2‑1)两侧设置两个龙骨内槽(2‑2),两个龙骨内槽(2‑2)间距4‑5cm,龙骨内槽(2‑2)贯通龙骨(2‑1)顶面及底面,相邻龙骨(2‑1)间设置两层挡雨板(5),挡雨板(5)上表面设置两排挡雨板流水孔(5‑1),挡雨板(5)侧表面设置一排挡水板流水孔(5‑1),两层挡雨板(5)两侧分别插入两相邻龙骨内槽(2‑2),相邻连接转轮(3‑1)之间的缝隙填充填缝胶(10);蓄水板(6)与龙骨(2‑1)侧壁紧贴,连接螺栓(4)垂直穿过蓄水板(6)和龙骨(2‑1),并延伸至天桥栏杆(1)内侧壁3‑5cm,蓄水板(6)侧壁下端设置蓄水板流水孔(6‑1),蓄水板流水孔(6‑1)与挡雨板(5)侧表面的挡雨板流水孔(5‑1)位置平齐,蓄水板(6)底面与龙骨(2‑1)底面高度差2‑3cm,种花槽(8)内种植可依附墙体生长类植物,槽面紧贴蓄水板(6)底面,侧壁紧贴龙骨(2‑1)侧壁,底面紧贴支撑板(7)顶面,支撑板(7)侧壁紧贴天桥栏杆(1),支撑杆(9)一端与支撑板(7)底面中心处连接,连接螺栓(4)垂直穿过支撑杆(9)顶端、支撑板(7)和种花槽(8)底面,并延伸至种花槽(8)底面内3‑4cm,支撑杆(9)另一端与天桥栏杆(1)侧壁连接,连接螺栓(4)垂直穿过支撑杆(9)底端及天桥栏杆(1)侧壁,并延伸至天桥栏杆(1)侧壁内3‑4cm。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