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面向公交换乘枢纽的公共汽车协调调度理论与方法
论文题名: 面向公交换乘枢纽的公共汽车协调调度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公交网络;换乘枢纽;公共汽车;协调调度;调度模式;公共交通系统;行车间隔;计划调度;公交系统;公交调度;协调模型;公交智能化;主要方法;完全条件;客流组织;基本模型;Public Transport;自主知识产权;线路;系统运行效率
摘要: 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是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APTS)的核心功能,是提升公交系统运行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 手段。在传统公交企业管理模式和调度体制下,公交调度权责仅限于单线路; APTS环境下,随着信息采集、处理、发布技术的完善,一种集约化的调度模式 ——区域调度成为公交调度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两类调度模式构成了智能公共 交通调度的基础调度模式。然而公交系统的运输对象——乘客是不受调度范围 限制的,客流需求分布在整个城市公交网络上,因此协调基础调度模式从而实 现公交网络客流组织优化才是公交系统优化的最终目标。 本论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组织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发展需 求,在总结国内、外公交调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公交换乘枢纽 的线路协调调度模式。旨在从公交网络运行层面初步建立起公共交通协调调度 体系,优化公交网络客流组织。文中设计了该协调调度模式与两类基础调度模 式功能上的协作关系并给出了计划调度和现场调度逻辑流程。同时还研究了支 持本调度模式的关键技术——公交换乘枢纽客流OD自动推算和预测方法。 本论文从计划调度和现场调度两个层面建立面向公交换乘枢纽的线路协调 调度方法。为与我国当前APTS研究进程相适应,文中设置了APTS非完全条件 和完全条件两种情形。计划调度层面,根据上述两种情形重点研究行车时刻表 优化,并就此建立了基本模型和协调模型。基本模型仅对行车间隔进行优化, 执行其计划的现场调度的主要方法是公交车辆行车间隔控制。协调模型同时对 行车间隔和离站松弛时间进行优化,执行其计划的现场调度的主要方法是公交 换乘枢纽车辆驻站控制。本文分别对上述模型进行解析、给出优化算法并举例 说明。文章最后,简要讨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建立我国公共交通协调调度体系提供了系统工程层面 的理论支持,并初步形成了相应的公交智能化调度决策方法,为进一步开发有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协调调度,优化,枢纽,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作者: 滕靖
专业: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导师: 杨晓光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学位年度: 2005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