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高架桥用防护栏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栏,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架桥用防护栏,通过减震装置以及限制装置Ⅱ可以减缓汽车冲撞护栏的冲击力,防止汽车掉落至桥下端。所述防护栏Ⅰ由防护栏Ⅰ主体、凸块构成;所述弧形板主体的内壁上设有滚珠,并且弧形板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弹簧Ⅶ上端;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固定防护栏的左侧;所述活动杆Ⅰ有上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活动防护栏上;所述防护栏Ⅰ、防护栏Ⅱ之间设有空隙;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活动防护栏上;所述滑杆Ⅱ设有两个,两个滑杆Ⅱ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固定防护栏、防护栏Ⅰ主体上;所述壳体设置在防护栏Ⅰ左下端的地面内;所述防护栏Ⅰ铰接在地面上。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福建;35 |
申请人: |
寇杰 |
发明人: |
寇杰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号: |
CN201811462863.5 |
公开号: |
CN109371833A |
分类号: |
E01D19/10(2006.01)I;E;E01;E01D;E01D19 |
申请人地址: |
350012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金城小区22号楼202单元 |
主权项: |
1.一种高架桥用防护栏,包括防护栏Ⅰ(1)、防护栏Ⅱ(2)、限制装置Ⅰ(3)、减震装置(4)、限制装置Ⅱ(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Ⅰ(1)由防护栏Ⅰ主体(1‑1)、凸块(1‑2)构成;所述防护栏Ⅰ主体(1‑1)的侧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凸块(1‑2);所述防护栏Ⅱ(2)由固定防护栏(2‑1)、活动防护栏(2‑2)构成;所述固定防护栏(2‑1)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活动防护栏(2‑2)的上端;所述限制装置Ⅰ(3)由连接杆(3‑1)、竖杆(3‑2)、触发块(3‑3)、挂钩(3‑4)、固定挡板(3‑5)、弹簧Ⅰ(3‑6)、卡爪(3‑7)、滑杆Ⅰ(3‑8)、套筒(3‑9)、滑杆Ⅱ(3‑10)构成;所述竖杆(3‑2)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连接杆(3‑1),并且竖杆(3‑2)上设有横向槽、纵向槽,该横向槽、纵向槽均贯穿竖杆(3‑2);所述触发块(3‑3)与竖杆(3‑2)上的横向槽间隙配合;所述滑杆Ⅰ(3‑8)与竖杆(3‑2)内部的纵向槽间隙配合,并且滑杆Ⅰ(3‑8)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卡爪(3‑7);所述固定挡板(3‑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竖杆(3‑2)的纵向槽内,并且固定挡板(3‑5)位于滑杆Ⅰ(3‑8)的上方;所述弹簧Ⅰ(3‑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爪(3‑7)上,弹簧Ⅰ(3‑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挡板(3‑5)上;所述触发块(3‑3)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挂钩(3‑4);所述挂钩(3‑4)与卡爪(3‑7)配合,并且挂钩(3‑4)的左端与竖杆(3‑2)内部的纵向槽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套筒(3‑9)与竖杆(3‑2)、滑杆Ⅰ(3‑8)的下端接触,并且套筒(3‑9)设有两个,两个套筒(3‑9)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滑杆Ⅱ(3‑10)与套筒(3‑9)间隙配合;所述减震装置(4)由外壳(4‑1)、减震装置主体(4‑2)、活动杆Ⅰ(4‑3)、弹簧Ⅱ(4‑4)、底板(4‑5)构成;所述外壳(4‑1)的下端设有底板(4‑5);所述底板(4‑5)的上端设有活动杆Ⅰ(4‑3);所述活动杆Ⅰ(4‑3)的侧面固定连有弹簧Ⅱ(4‑4);所述减震装置主体(4‑2)设置在底板(4‑5)的上端;所述减震装置主体(4‑2)由矩形筒(4‑2‑1)、滑板Ⅰ(4‑2‑2)、弹簧Ⅲ(4‑2‑3)、滑板Ⅱ(4‑2‑4)、U形连接杆Ⅰ(4‑2‑5)、支撑杆Ⅰ(4‑2‑6)、支撑台(4‑2‑7)、支撑杆Ⅱ(4‑2‑8)、活动杆Ⅱ(4‑2‑9)、弹簧Ⅳ(4‑2‑10)、滑块(4‑2‑11)、固定圆杆(4‑2‑12)、活动杆Ⅲ(4‑2‑13)、滑槽Ⅰ(4‑2‑14)、伸缩杆(4‑2‑15)构成;所述支撑杆Ⅰ(4‑2‑6)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支撑台(4‑2‑7);所述支撑台(4‑2‑7)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支撑杆Ⅱ(4‑2‑8);所述支撑杆Ⅱ(4‑2‑8)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矩形筒(4‑2‑1);所述滑板Ⅰ(4‑2‑2)与矩形筒(4‑2‑1)间隙配合,并且滑板Ⅰ(4‑2‑2)的下端设有滑动杆,该连接杆与矩形筒(4‑2‑1)配合;所述滑板Ⅱ(4‑2‑4)与矩形筒(4‑2‑1)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4‑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板Ⅰ(4‑2‑2)上,弹簧Ⅲ(4‑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板Ⅱ(4‑2‑4)上;所述U形连接杆Ⅰ(4‑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板Ⅱ(4‑2‑4)的侧面,U形连接杆Ⅰ(4‑2‑5)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有伸缩杆(4‑2‑15);所述伸缩杆(4‑2‑15)的中心设有转轴,并伸缩杆(4‑2‑15)的两端均可以伸缩,伸缩杆(4‑2‑15)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有固活动杆Ⅲ(4‑2‑13);所述活动杆Ⅲ(4‑2‑13)的内部设有滑槽Ⅰ(4‑2‑14);所述固定圆杆(4‑2‑12)固定连接在外壳(4‑1)内部,并且固定圆杆(4‑2‑12)与滑槽Ⅰ(4‑2‑14)间隙配合;所述活动杆Ⅲ(4‑2‑13)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活动杆Ⅱ(4‑2‑9)的上端;所述活动杆Ⅱ(4‑2‑9)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支撑台(4‑2‑7)上,并且活动杆Ⅱ(4‑2‑9)的上端设有槽口;所述滑块(4‑2‑11)与活动杆Ⅱ(4‑2‑9)上端槽口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Ⅳ(4‑2‑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4‑2‑11)上,弹簧Ⅳ(4‑2‑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杆Ⅱ(4‑2‑9)上端的槽口内;所述矩形筒(4‑2‑1)由矩形筒主体(4‑2‑1‑1)、滑槽Ⅱ(4‑2‑1‑2)构成;所述矩形筒主体(4‑2‑1‑1)的下端设有滑槽Ⅱ(4‑2‑1‑2);所述滑板Ⅰ(4‑2‑2)下端的滑动杆与滑槽Ⅱ(4‑2‑1‑2)间隙配合;所述U形连接杆Ⅰ(4‑2‑5)与滑槽Ⅱ(4‑2‑1‑2)间隙配合;所述底板(4‑5)由底板主体(4‑5‑1)、推块(4‑5‑2)、滑槽Ⅲ(4‑5‑3)、弹簧Ⅴ(4‑5‑4)构成;所述底板主体(4‑5‑1)上设有滑槽Ⅲ(4‑5‑3);所述推块(4‑5‑2)与滑槽Ⅲ(4‑5‑3)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Ⅴ(4‑5‑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推块(4‑5‑2)商行,弹簧Ⅴ(4‑5‑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Ⅲ(4‑5‑3)内;所述活动杆Ⅰ(4‑3)与推块(4‑5‑2)配合;所述支撑杆Ⅰ(4‑2‑6)固定连接在底板主体(4‑5‑1)上端;所述限制装置Ⅱ(5)由壳体(5‑1)、弧形板(5‑2)构成;所述壳体(5‑1)内部设有弧形板(5‑2);所述壳体(5‑1)由金属外壳(5‑1‑1)、杆(5‑1‑2)、U形连接杆Ⅱ(5‑1‑3)、弹簧Ⅵ(5‑1‑4)、U形槽(5‑1‑5)、竖挡板(5‑1‑6)、弹簧Ⅶ(5‑1‑7)、阻挡装置(5‑1‑8)构成;所述金属外壳(5‑1‑1)的左上端设有开口;所述杆(5‑1‑2)穿过金属外壳(5‑1‑1)的右上端,并且杆(5‑1‑2)与金属外壳(5‑1‑1)过盈配合;所述U形槽(5‑1‑5)设置在金属外壳(5‑1‑1)的内部底面上;所述U形连接杆Ⅱ(5‑1‑3)与U形槽(5‑1‑5)间隙配合,并且U形连接杆Ⅱ(5‑1‑3)的右端位于杆(5‑1‑2)的下方;所述弹簧Ⅵ(5‑1‑4)的一端连接在U形连接杆Ⅱ(5‑1‑3)上,弹簧Ⅵ(5‑1‑4)的另一端连接在U形槽(5‑1‑5)内;所述竖挡板(5‑1‑6)固定连接在金属外壳(5‑1‑1)的内部;所述弹簧Ⅶ(5‑1‑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金属外壳(5‑1‑1)的内部,并且弹簧Ⅶ(5‑1‑7)位于金属外壳(5‑1‑1)开口处的下方;所述阻挡装置(5‑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竖挡板(5‑1‑6)上,阻挡装置(5‑1‑8)的另一端插入弹簧Ⅶ(5‑1‑7)内,并且阻挡装置(5‑1‑8)与U形连接杆Ⅱ(5‑1‑3)配合;所述阻挡装置(5‑1‑8)由横杆(5‑1‑8‑1)、限位筒(5‑1‑8‑2)、弹簧Ⅷ(5‑1‑8‑3)、卡槽Ⅰ(5‑1‑8‑4)、卡槽Ⅱ(5‑1‑8‑5)构成;所述限位筒(5‑1‑8‑2)与横杆(5‑1‑8‑1)间隙配合,并且限位筒(5‑1‑8‑2)的下端设有卡槽Ⅱ(5‑1‑8‑5);所述横杆(5‑1‑8‑1)的下端设有卡槽Ⅰ(5‑1‑8‑4);所述弹簧Ⅷ(5‑1‑8‑3)的一端连接在横杆(5‑1‑8‑1)上,弹簧Ⅷ(5‑1‑8‑3)的另一端连接在竖挡板(5‑1‑6)上;所述U形连接杆Ⅱ(5‑1‑3)的左端与卡槽Ⅰ(5‑1‑8‑4)、卡槽Ⅱ(5‑1‑8‑5)间隙配合;所述限位筒(5‑1‑8‑2)固定连接在竖挡板(5‑1‑6)的侧面;所述弧形板(5‑2)由弧形板主体(5‑2‑1)、滚珠(5‑2‑2)构成;所述弧形板主体(5‑2‑1)的内壁上设有滚珠(5‑2‑2),并且弧形板主体(5‑2‑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弹簧Ⅶ(5‑1‑7)上端;所述底板(4‑5)固定连接在固定防护栏(2‑1)的左侧;所述活动杆Ⅰ(4‑3)有上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活动防护栏(2‑2)上;所述防护栏Ⅰ(1)、防护栏Ⅱ(2)之间设有空隙;所述连接杆(3‑1)的左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活动防护栏(2‑2)上;所述滑杆Ⅱ(3‑10)设有两个,两个滑杆Ⅱ(3‑10)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固定防护栏(2‑1)、防护栏Ⅰ主体(1‑1)上;所述壳体(5‑1)设置在防护栏Ⅰ(1)左下端的地面内;所述防护栏Ⅰ(1)铰接在地面上。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