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拼装式可回收的深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
摘要: |
一种拼装式可回收的深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工艺,支护系统具有拼装框架、多个木板、多个垫板、多个锚头、锚杆和锚索其中的一种,锚杆和锚索的数量皆为多个。拼装框架由多个标准框架单元、多个边框架单元、多个角框架单元构成,各锚杆或者各锚索通过垫板上的锚杆连接孔或者锚索连接孔以及垫板外侧的锚头而将各标准框架单元、各边框架单元、各角框架单元固定在基坑侧壁上。本发明还提供了施工工艺。本发明利用型钢与木板的拼装组合,达到了深基坑土体支护的目的,拼装过程绿色环保无污染,且方便快捷,节省工期;拼装构件简单、廉价,材料可以重复利用,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有利于保护环境,解决了现有深基坑支护系统中材料不可回收的缺陷问题。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河北;13 |
申请人: |
王维玉 |
发明人: |
王维玉;高幸;刘兰豹;李仕良;赵拓;王红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号: |
CN201811566150.3 |
公开号: |
CN109371984A |
代理机构: |
石家庄海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孟树勋 |
分类号: |
E02D17/04(2006.01)I;E;E02;E02D;E02D17 |
申请人地址: |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槐中路242号省建研所宿舍2栋3单元302号 |
主权项: |
1.一种拼装式可回收的深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拼装框架(1)、与拼装框架配套使用的多个木板(3)、多个垫板(6)、多个锚头(4)、锚杆和锚索(5)其中的一种,所述锚杆和锚索的数量皆为多个;所述的拼装框架(1)由多个标准框架单元(101)、多个边框架单元(102)、多个角框架单元(103)构成,每个所述的标准框架单元(101)皆具有带凹槽的呈纵向设置的一对第一型钢(101a)、带凹槽的呈横向设置的位于一对第一型钢左侧的一对左侧段型钢(101b)、带凹槽的呈横向设置的位于一对第一型钢右侧的一对右侧段型钢(101c)、多个型钢第一连接肋(2′)、四个挂钩(7)以及四个连接扣件(7′)、八个磋口(8),一对左侧段型钢(101b)、一对右侧段型钢(101c)各与其相对应的一个第一型钢(101a)焊接,两个第一型钢(101a)之间、两个左侧段型钢(101b)之间、两个右侧段型钢(101c)之间皆焊接有多个型钢第一连接肋(2′),一对第一型钢(101a)与一对左侧段型钢(101b)、一对右侧段型钢(101c)呈相接的十字形结构并构成四个直角区域(R1),在所述的相接位置的对应处两个第一型钢(101a)之间具有锚杆或锚索(5)穿过的第一孔洞(9),一对第一型钢(101a)中位于右侧的一个第一型钢的上端前侧面和下端前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挂钩(7)和一个连接扣件(7′),一对第一型钢(101a)中位于左侧的一个第一型钢的上端前侧面和下端前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连接扣件(7′)和一个挂钩(7),一对左侧段型钢(101b)中位于上面的一个左侧段型钢的左端前侧面、一对右侧段型钢(101c)中位于上面的一个右侧段型钢的右端前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挂钩(7)、一个连接扣件(7′),一对左侧段型钢(101b)中位于下面的一个左侧段型钢的左端前侧面、一对右侧段型钢(101c)中位于下面的一个右侧段型钢的右端前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连接扣件(7′)、一个挂钩(7),每个第一型钢(101a)的外侧端头、每个左侧段型钢(101b)的外侧端头、每个右侧段型钢(101c)的外侧端头皆具有一个所述磋口(8),每个左侧段型钢(101b)的左端头的所述磋口、每个第一型钢(101a)的上端头的所述磋口皆呈凸凹交替的插槽结构,每个右侧段型钢(101c)的右端头的所述磋口、每个第一型钢(101a)的下端头的所述磋口皆呈凹凸交替的插槽结构,所述四个直角区域(R1)所对应的每个第一型钢的左侧端的凹槽内和右侧端的凹槽内、每个左侧段型钢的上端凹槽内和下端凹槽内、每个右侧段型钢的上端凹槽内和下端凹槽内皆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第二型钢(10),所述第二型钢的外壁与其相对应的每个第一型钢的左侧端的凹槽空隙之间和右侧端的凹槽空隙之间、每个左侧段型钢的上端凹槽空隙之间和下端凹槽空隙之间、每个右侧段型钢的上端凹槽空隙之间和下端凹槽空隙之间构成用于安装所述木板(3)的第一滑槽(11),所述四个直角区域(R1)与第一滑槽(11)相对应;每个所述的边框架单元(102)皆具有带凹槽的一对第三型钢(102a)、带凹槽的一对第四型钢(102b)、多个型钢第二连接肋(2)、三个挂钩(7)以及三个连接扣件(7′)、六个磋口(8),一对第四型钢(102b)与其相对应的一对第三型钢(102a)中的一个第三型钢的中部焊接,一对第三型钢(102a)与一对第四型钢(102b)相垂直并构成两个直角区域(R2),两个第三型钢(102a)之间、两个第四型钢(102b)之间皆具有多个型钢第二连接肋(2),在第三型钢与一对第四型钢的相接位置的对应处两个第三型钢之间具有锚杆或锚索经过的第二孔洞(9′),一对第三型钢(102a)中位于右侧的一个第三型钢的上端前侧面和下端前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挂钩(7)和一个连接扣件(7′),一对第三型钢(102a)中位于左侧的一个第三型钢的上端前侧面和下端前侧面上分别安装有一个连接扣件(7′)和一个挂钩(7),一对第四型钢中位于上面的一个第四型钢的右端前侧面上安装有一个连接扣件(7′),一对第四型钢中位于下面的一个第四型钢的右端前侧面上安装有一个挂钩(7),每个第三型钢的外侧端头、每个第四型钢的外侧端头皆具有一个所述磋口(8),每个第三型钢的上端头的所述磋口皆呈凸凹交替的插槽结构,每个第四型钢的右端头的所述磋口、每个第三型钢的下端头的所述磋口皆呈凹凸交替的插槽结构,所述两个直角区域(R2)所对应的第三型钢的内侧的凹槽内、一对第四型钢中位于上面的一个第四型钢的上端的凹槽内、一对第四型钢中位于下面的一个第四型钢的下端的凹槽内皆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第五型钢,所述第五型钢的外壁与其相对应的第三型钢的内侧的凹槽空隙之间、一对第四型钢中位于上面的一个第四型钢的上端的凹槽空隙之间、一对第四型钢中位于下面的一个第四型钢的下端的凹槽空隙之间构成用于安装所述木板(3)的第二滑槽(11′),所述两个直角区域(R2)与第二滑槽(11′)相对应;每个所述的角框架单元(103)皆具有带凹槽的一对第六型钢(103a)、带凹槽的一对第七型钢(103b)、多个型钢第三连接肋(2″)、两个挂钩(7)以及两个连接扣件(7′)、四个磋口(8),一对第七型钢(103b)与其相对应的一对第六型钢(103a)中的一个第六型钢的端部侧面焊接,一对第六型钢(103a)与一对第七型钢(103b)相垂直并构成一个直角区域(R3),两个第六型钢(103a)之间、两个第七型钢(103b)之间皆具有多个型钢第三连接肋(2″),在一对第六型钢与一对第七型钢的相接位置的对应处两个第六型钢之间具有锚杆或锚索经过的第三孔洞(9″),一对第六型钢(103a)中位于内侧的一个第六型钢的下端前侧面上安装有一个连接扣件(7′),一对第六型钢(103a)中位于外侧的一个第六型钢的下端前侧面上安装有一个挂钩(7),一对第七型钢(103b)中位于上面的一个第七型钢的右端前侧面上安装有一个连接扣件(7′),一对第七型钢(103b)中位于下面的一个第七型钢的右端前侧面上安装有一个挂钩(7),每个第六型钢的外侧端头、每个第七型钢的外侧端头皆具有一个所述磋口(8),每个第七型钢(103b)的右端头的所述磋口、每个第六型钢(103a)的下端头的所述磋口皆呈凹凸交替的插槽结构,所述一个直角区域(R3)所对应的一对第七型钢(103b)中位于下面的一个第七型钢的下端的凹槽内、一对第六型钢(103a)中位于内侧的一个第六型钢的内侧端的凹槽内皆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第八型钢,所述第八型钢的外壁与其相对应的一对第七型钢(103b)中位于下面的一个第七型钢的下端的凹槽空隙之间、一对第六型钢(103a)中位于内侧的一个第六型钢的内侧端的凹槽空隙之间构成用于安装所述木板(3)的第三滑槽(11″),所述直角区域(R3)与第三滑槽(11″)相对应;每个所述的连接扣件(7′)皆具有与其相对应的挂钩相配合的套环(701)、扳手(702),扳手(702)的一端与其相对应的每个标准框架单元(101)或者每个边框架单元(102)或者每个角框架单元(103)铰接,扳手的另一端为用于手操作的自由端,扳手在铰接端一侧和套环(701)的一侧铰接,套环(701)的另一侧为与挂钩(7)相配合的自由端;角框架单元与边框架单元的连接结构是,一个角框架单元的两端各连接一个边框架单元,即该角框架单元的两端的所述磋口(8)各与一个边框架单元一端的所述磋口通过插槽相配合,角框架单元上的挂钩(7)与边框架单元上的连接扣件(7′)中的套环(701)相配合、边框架单元上的挂钩(7)与角框架单元上的连接扣件(7′)中的套环(701)相配合而将角框架单元与边框架单元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边框架单元的连接结构是,一个边框架单元一端的所述磋口与相邻的另一个边框架单元一端的所述磋口通过插槽相配合,且一个边框架单元一端的连接扣件(7′)中的套环(701)、挂钩(7)分别与相邻的另一个边框架单元一端的挂钩(7)、连接扣件(7′)中的套环(701)相配合而将两个相邻的边框架单元连接在一起;标准框架单元与边框架单元的连接结构是,标准框架单元的每个外侧端头上的所述磋口与其相对应的一个边框架单元一端的所述磋口通过插槽相配合,且标准框架单元的每个外侧端上的挂钩(7)、连接扣件(7′)中的套环(701)分别与其相对应的一个边框架单元一端的连接扣件(7′)、挂钩(7)相配合而将标准框架单元与边框架单元连接在一起;两个相邻的标准框架单元的连接结构是,一个标准框架单元一端的所述磋口与相邻的另一个标准框架单元一端的所述磋口通过插槽相配合,且一个标准框架单元一端的连接扣件(7′)中的套环(701)、挂钩(7)分别与相邻的另一个标准框架单元一端的挂钩(7)、连接扣件(7′)中的套环(701)相配合而将两个相邻的标准框架单元连接在一起;依此连接结构形成由标准框架单元(101)、边框架单元(102)、角框架单元(103)组成的多个空格腔而构成所述的拼装框架(1),每个所述的空格腔内安装有一个木板(3),该木板(3)由所述的空格腔侧壁上的环形滑槽限位,所述环形滑槽由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1′)、第三滑槽(11″)围成或者所述环形滑槽由第二滑槽(11′)、第一滑槽(11)围成或者所述环形滑槽由第一滑槽(11)围成;每个垫板(6)皆具有锚杆连接孔或者锚索连接孔,各锚杆或者各锚索(5)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孔洞(9)、第二孔洞(9′)、第三孔洞(9″)和所述垫板上的锚杆连接孔或者锚索连接孔以及垫板外侧的锚头(4)而将各标准框架单元(101)、各边框架单元(102)、各角框架单元(103)固定在基坑侧壁上。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