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建筑施工中对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专利名称: 建筑施工中对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中对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清底换浆使用空气升液器,由起重机悬吊入槽,空气压缩机输送压缩空气,以泥浆反循环法吸除沉积在槽底部的土渣淤泥;导管顶部采用自制夹具搁置在导墙上,导管安装好后,检查槽内泥浆比重、粘度和墙底沉渣厚度;测斜管布置在一槽段两根灌注导管间的中央位置,由砼输送车运至现场,砼泵车灌注砼,浇灌混凝土在钢筋笼入槽后的4小时之内开始,同时还应在成槽后8小时内进行浇注,在后开挖槽段进行砼浇注之前,对接头型钢表面的附着胶凝物进行清洗,砼浇注开始后3.5~4小时开始拔动,该工艺对于在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过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使得混凝土成型质量稳定,保证了使用寿命,建筑更加安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成都美吉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洋忠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号: CN201710788910.4
公开号: CN109424000A
分类号: E02D15/06(2006.01)I;E;E02;E02D;E02D15
申请人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27号2栋2单位24楼14号
主权项: 1.建筑施工中对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清底换浆:清底换浆使用Dg100空气升液器,由起重机悬吊入槽,空气压缩机输送压缩空气,以泥浆反循环法吸除沉积在槽底部的土渣淤泥,并置换槽内粘度、比重或含沙量过大的泥浆,使全槽泥浆粘度<25s、比重在1.06至1.10g/cm3之间、含沙量<4%,符合清底后泥浆的质量要求;(2)下导管:导管采用ф250mm钢管连接而成,使用前进行水密试验,合格后使用,为防止泥浆灌入导管,导管底部距槽底30~50cm,导管水平间距应小于3m,距槽端部大于1.5m,顶部采用自制夹具搁置在导墙上,导管安装好后,检查槽内泥浆比重、粘度和墙底沉渣厚度,如超标,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底;(3)墙体测斜管埋设: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要求,在相应观测断面布置测斜管,测斜管布置在一槽段两根灌注导管间的中央位置,以使测斜管受到均匀的混凝土冲力和压力,测斜管的埋设应在清孔合格后浇注混凝土前2~3h内完成;(4)灌注墙体水下混凝土:砼的设计标号为水下C30,混凝土采用商品砼,砼的坍落度为18~22cm,由砼输送车运至现场,砼泵车灌注砼,浇灌混凝土在钢筋笼入槽后的4小时之内开始,同时还应在成槽后8小时内进行浇注,防止槽壁因长时间浸泡而缩孔、坍塌,混凝土下料用经过耐压试验的混凝土导管,导管拎、拔、拆卸导管使用履带吊,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埋管深度保持在1.5~3.0m,混凝土面高差控制在0.5m以下,墙顶混凝土浇筑面高于设计标高0.3~0.5m,按规定要求在现场采样捣制和养护混凝土试块,及时将达到养护龄期的试块送交试验站做试验;(5)接头质量控制:为确保后浇槽段与先插接头桩的接头质量,防止地下连续墙出现漏水现象,在后开挖槽段进行砼浇注之前,应对接头型钢表面的附着胶凝物进行清洗,清洗采用接头刷壁器,清洗时间为15~20分钟,至接头刷无泥浆为止;(6)接头箱接头提拔:接头箱提拔与砼浇注相结合,砼浇注记录作为提拔接头箱时间的控制依据,根据水下砼凝固速度的规律及施工实践,砼浇注开始后3.5~4小时开始拔动,其幅度不大于10厘米,以后每隔10~20分钟提升一次,其幅度不大于20厘米,观察接头箱的下沉,待砼浇注结束后6~8小时,将接头箱一次全部拔出并及时清洁和疏通工作,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混凝土。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