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用于形成集装箱角部的角件、设有这种角件的集装箱和能与这种角件配合的夹持机构和夹具
专利名称: 用于形成集装箱角部的角件、设有这种角件的集装箱和能与这种角件配合的夹持机构和夹具
摘要: 用于形成集装箱角部的角件、设有这种角件的集装箱和能与这种角件配合的夹持机构和夹具。用于形成集装箱(3)的角部(2)的角件(1)包含能运动的联接元件(30),其至少能在最大突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在最大突出位置,联接元件(30)的联接部分(31)在夹持开口(28)的位置处从角件(1)最大地突出,使得该联接部分能用于联接元件(30)以联接到另一集装箱的角件(1),在完全缩回位置,能运动的联接元件(30)完全位于角件(1)内且夹持开口(28)保持空余,能够运动的联接元件(30)还能被置于部分突出位置,其中联接元件(30)的联接部分(31)在夹持开口(28)的位置处仅部分地从角件(1)突出并且因此能作为引导元件。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比利时;BE
申请人: 卡明解决方案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T·范坎彭;W·德莱克;D·克利弗;B·德琼赫;C·英厄姆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7-12-11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3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780076977.3
公开号: CN110072784A
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秦振
分类号: B65D90/00(2006.01);B;B65;B65D;B65D90
申请人地址: 比利时埃尔塞讷
主权项: 1.一种用以形成集装箱(3)的角部(2)的改进的角件(1),其中,所述角件(1)包含中空主体(4),所述中空主体设置于所述集装箱(3)的肋(5)之间,其中,所述中空主体(4)设置有壁部(19),在所述壁部中,设置有能够被外部夹持装置(51、52)夹持的形式的至少一个夹持开口(28),其中在夹持过程中,所述外部夹持装置的一部分能够通过所述夹持开口(28)被插入到所述中空主体(4)中,其中所述改进的角件(1)包含能够运动的联接元件(30),所述联接元件能够至少在最大突出位置和完全缩回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最大突出位置,所述联接元件(30)的联接部分(31)在所述夹持开口(28)的位置处最大程度地从所述改进的角件(1)突出,使得所述联接部分能够用作连接到另一个集装箱(3)的角件(1)的联接元件(30),所述另一个集装箱具有邻接抵靠突出的所述联接元件(30)放置的开口,在所述完全缩回位置,所述能够运动的联接元件(30)完全位于所述改进的角件(1)内部,且所述夹持开口(28)和所述中空主体(4)的邻接所述夹持开口(28)的部分是空余的,此时所述改进的角件(1)处于其能够被所述外部夹持装置(51、52)夹持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运动的联接元件(30)也可以被放置在部分突出位置,其中所述联接元件(30)的联接部分(31)在所述夹持开口(28)的位置处仅部分地从所述角件(1)延伸并且因此能够作为引导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夹持开口(28)具有使得所述改进的角件(1)能够被锤形锁形式的外部夹持装置(51、52)夹持的形式。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角件(1)包括第一角件部分(32)和相邻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的相邻角件部分(33),除了也是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个夹持开口(28)之外,所述第一角件部分的外部尺寸和形状对应于ISO标准化角件(13),其中所述能够运动的联接元件(30)在所述相邻角件部分中保持在完全缩回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主体(4)是L形结构(34),所述L形结构具有形成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的第一梁形壁部分(35)和形成所述相邻角件部分(33)的第二梁形壁部分(36)。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角件(1)设有顶部部分(19),所述顶部部分是第一角件部分(32)和第二角件部分(33)两者的部分,并且在角件的所述顶部部分中设置有开口(25),所述开口的一部分(26)用作夹持开口(28),并且其中与角件的所述顶部部分(19)相对地在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中设置有第一平坦封闭底部(20)并且在所述第二角件部分(33)中设置有第二平坦封闭底部(21),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平坦封闭底部(20)从角件的所述顶部部分(19)突出一距离(D),其中所述距离(D)随着角件的所述顶部部分(19)的厚度(T)减小而减小且略大于处于所述最大突出位置的所述联接元件(30)的顶部(37)和处于所述部分突出位置的所述联接元件(30)的顶部(37)之间的高度差(D'),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平坦封闭底部(21)从角件的所述顶部部分(19)突出略大于所述能够运动的联接元件(30)的高度(H)的一距离(E)。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30)的顶部(37)由在所述联接元件(30)的基部(39)上形成突起(38)的联接部分(31)形成,其中所述联接部分(31)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凸出部(40),其中在所述基部(39)和所述联接部分(31)之间设置的加宽边缘(41)具有大于所述夹持开口(28)的宽度(B)的宽度(B”),从而所述加宽边缘(41)能够围绕所述夹持开口(28)搁置在角件的所述顶部部分(19)上。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角件部分(33)设置有弹簧平台(42),所述弹簧平台由弹簧元件(43)支撑,其中在所述完全缩回位置,所述联接元件(30)支撑在所述弹簧平台(42)上并且所述弹簧元件(43)处于压缩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30)在两侧上设有纵向凹槽(44),其中所述联接元件(30)通过以下方式从所述完全缩回位置被放置到所述最大突出位置:首先在所述相邻角件部分(33)中向上移动所述联接元件(30),同时所述弹簧元件(43)松弛;然后将所述联接元件(30)在所述弹簧平台(42)上从所述相邻角件部分(33)移动到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并且以所述夹持开口(28)的侧边缘(45)在两侧上的纵向凹槽(44)中滑动的形式进行,并且其中通过反向运动,所述联接元件(30)从所述最大突出位置被放回至所述完全缩回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和8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联接元件(30)从所述完全缩回位置放置到所述部分突出位置:首先使所述联接元件(30)部分地向上移动;然后使所述联接元件在所述弹簧平台(42)上从所述相邻角件部分(33)横向滑动到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并且使得所述联接元件(30)的基部(39)的至少一个侧边缘(50)在所述中空主体(4)的内部(46)上设置的凹槽(47)中滑动到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的位置处的侧壁(14),并且其中所述联接元件(30)能够通过以下方式从所述部分突出位置被放回所述完全缩回位置:首先向下移动所述平台(42),同时所述弹簧元件(43)被压缩;然后将所述联接元件(30)从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移动到所述弹簧平台(42)上并最终进一步向下移动所述弹簧平台(42)。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改进的角件(1)的中空主体(4)中设置有引导元件(59),所述联接元件(30)能够在所述引导元件上方在所述完全缩回位置和所述最大突出位置之间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30)包括两个部分,更具体地是外部部分(60)和被所述外部部分(60)包围并且能够在所述外部部分(60)中上下移动的内部部分(61),其中所述内部部分(61)形成联接部分(31),所述联接部分在其顶部(37)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凸出部(40),其中所述内部部分(61)的足部(62)由两个腿部(63)形成,每个所述腿部包括平坦部分,并且所述两个腿部彼此相距一定距离以便留下中间空间(64)。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30)的外部部分(60)在两侧(65)上设有横向凹槽,并且所述引导元件(59)包含一对相对边缘(66),所述一对相对边缘在所述改进的角件(1)的任一侧设置在所述中空主体(4)的侧壁(14、15)上,并且所述一对相对边缘的每一个都在两个端部(67、68)上设有直段件(69),并且其中所述一对相对边缘(66)在中间部分(70)中遵循平滑的曲线,其中所述一对相对边缘(66)延伸到所述外部部分(60)的相应的凹槽(65)中并且其中,所述引导元件(59)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主体(4)的底部部分(20、21)上的一对成型直立分隔件(71),所述联接元件(30)的内部部分(60)的腿部(63)能够在所述一对成型直立分隔件上方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联接元件(30)从所述完全缩回位置放置到所述最大突出位置:使得所述联接元件(30)在所述引导元件(59)的相对边缘(66)和成型直立分隔件(71)上方从所述相邻角件部分(33)滑动到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并且其中通过相反运动,所述联接元件(30)从所述最大突出位置被放回到所述完全缩回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和12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联接元件(30)从所述最大突出位置放置到所述部分突出位置:首先将所述联接元件(30)放回到所述完全缩回位置;然后将所述联接元件(30)横向移动,使得所述联接元件(30)的内部部分(61)的腿部(63)不再与所述引导元件(59)的成型直立分隔件(71)对齐;然后将所述联接元件(30)从所述相邻角件部分(33)移动到所述第一角件部分(32),并且其中通过反向运动使得所述联接元件(30)被从所述部分突出位置放回到所述最大突出位置。 15.一种集装箱(3),所述集装箱至少包括底部框架(6)、顶部框架(7)和至少四个角柱(8),其中所述角柱(8)从所述顶部框架(7)延伸到所述底部框架(6),并且其中每个所述角柱(8)在其一个端部(9)上设置有作为所述顶部框架(7)的一部分的顶部角件(10)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11)上设置有作为所述底部框架(6)的一部分的底部角件(12),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顶部框架(7)的一部分的四个所述顶部角件(10)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类型的改进的角件(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装箱(3),所述集装箱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部角件(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装箱(3)的第一短端上的顶部角件(10)的联接元件(30)上的横向的凸出部(40)均沿第一给定方向定向,且在所述集装箱(3)的相对短端上的顶部角件(10)的联接元件(30)上的横向的凸出部(40)均沿相对方向定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集装箱(3),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底部角件(12)中的每一者均设置有开口,以形成所述集装箱(3)的底部框架(6),所述底部框架在所述四个底部角件(12)的位置处与集装箱(3)的四个顶部角件(10)的至少此时被置于最大突出位置的四个联接部分(31)互补,并且以此方式,同一类型的多个集装箱(3)能够以配合的方式堆叠在彼此之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装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底部角件(12)是ISO标准化角件(13)。 19.根据权利要求16和18所述的集装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角件(10)的处于所述最大突出位置的联接元件(30)和ISO标准化底部角件(12)中的开口彼此对齐,使得相同的所述集装箱(3)能够堆叠在彼此之上并且能够被联接到彼此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集装箱(3)中的一个进行一组合运动被再次脱开,所述组合运动包括向上或向下的运动和旋转运动,且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20.一种夹持机构(51),所述夹持机构能够与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改进的角件(1)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51)至少具有: -夹持装置(53),所述夹持装置能够通过夹持开口(28)插入所述改进的角件(1)的中空主体(4)中以夹持所述改进的角件(1);和, -移动或激活装置(54),所述移动或激活装置用于将能够运动的联接元件(30)移动或激活到最大突出位置、完全缩回位置以及视情况能够将所述能够运动的联接元件移动或激活到一个或多个部分突出位置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夹持机构(5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53)至少包括具有能够旋转的椭圆形端部的锤形锁,所述椭圆形端部能够插入所述夹持开口(28)中。 22.一种夹具(52),所述夹具用于操纵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集装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2)设置有四个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夹持机构(51),其中每个所述夹持机构(51)能够与所述集装箱(3)的相应顶部角件(10)配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具(5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2)设置有八个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夹持机构(51),所述夹持机构设置成用所述夹具(52)能够同时操纵两个20英尺的集装箱(3),其中每个所述夹持机构(51)均能够与集装箱(3)中的一个的相应的顶部角件(10)配合,例如将所述联接元件移动到某个位置和/或同时提升或移动集装箱。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夹具(5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51)设置在所述夹具的臂(58)上,所述臂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夹具(52)中滑动,以便能够适应所述夹持机构(51)之间的为集装箱(3)的顶部框架(7)的尺寸的函数的距离(J、K)。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