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支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梁
专利名称: 支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梁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座组件及具有其的轨道梁,所述支座组件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位于所述上支座板的下方;支承板,其上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接触配合,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固定连接;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固定连接;抗拉块,其上表面与所述上抗拉座接触配合,下表面与所述下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和在纵向竖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本发明提供的支座组件和轨道梁,可以实现支座组件和轨道梁端部具有较大的承压面积,大大提高了支座组件和轨道梁的整体承载能力,减小了支座组件和轨道梁的体积和制造、安装成本。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庞勇;谢乐;牛茹茹;曾浩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1-2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3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069594.X
公开号: CN110067190A
分类号: E01D19/04(2006.01);E;E01;E01D;E01D19
申请人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迪路3009号
主权项: 1.一种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支座板; 下支座板,所述下支座板位于所述上支座板的下方; 支承板,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接触配合;所述支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 上抗拉座,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固定连接; 下抗拉座,所述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固定连接; 抗拉块,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抗拉块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抗拉座接触配合; 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下支座板可发生纵向相对移动和在纵向竖直平面上的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为滑动面,下表面为转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滑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滑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支座板的转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接触配合; 或 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为转动面,下表面为滑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上支座板的转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支座板的滑动面与所述支承板的滑动面接触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为球形面,滑动面为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转动面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的旋转轴线共线; 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为转动面,下表面为滑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下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下抗拉座的上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转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抗拉座的滑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滑动面接触配合; 或 所述抗拉块的上表面为滑动面,下表面为转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下表面包括滑动面;所述下抗拉座的上表面包括转动面;所述上抗拉座的滑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滑动面接触配合;所述下抗拉座的转动面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接触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块的转动面为圆柱面,滑动面为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抗拉座包括第一上抗拉座和第二上抗拉座;所述第一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抗拉座与所述下支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下抗拉座包括第一下抗拉座和第二下抗拉座;所述第一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抗拉座与所述上支座板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抗拉块包括第一抗拉块和第二抗拉块;所述第一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上抗拉座接触配合,且其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下抗拉座接触配合;所述第二抗拉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上抗拉座接触配合,且其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下抗拉座接触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第三滑板和第四滑板; 所述上支座板与所述支承板通过所述第一滑板接触配合;所述下支座板与所述支承板通过所述第二滑板接触配合;所述上抗拉座与所述抗拉块通过所述第三滑板接触配合;所述下抗拉座与所述抗拉块通过所述第四滑板接触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至少为两个;所述每个支承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支座板接触配合;所述每个支承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所述至少两个支承板横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的下表面还设有至少两个支承凸台;每个所述支承凸台的下表面与一个所述支承板的上表面接触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板的上表面还设有抗剪凸台;所述抗剪凸台的侧面与所述支承凸台的侧面接触配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滑板;所述第五滑板为平面板;所述支承凸台的侧面与所述抗剪凸台的侧面通过所述第五滑板接触配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板;所述基座板位于所述下支座板的下方,且与所述下支座板通过锚固螺栓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砼箱;所述隔砼箱安装在所述基座板的下表面,位于所述锚固螺栓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固钢筋安装座;所述锚固钢筋安装座位于所述基座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基座板固定连接;所述锚固钢筋安装座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适于与锚固钢筋螺纹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剪筋;所述抗剪筋为条形结构,位于所述基座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基座板固定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下支座板前侧和后侧的纵向调节装置;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和调节螺栓;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基座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剪榫;所述抗剪榫位于所述基座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基座板固定连接;所述抗剪榫的侧面与所述下支座板接触配合,且可对所述下支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板进行横向和纵向定位。 18.一种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梁的支座组件。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