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用于从秦艽中识别是否存在非正品的黄管秦艽,所述判别方法包括以下内容:秦艽样品的制备以及获取秦艽样品的近红外一维光谱图数据;分析近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判别分离出第一类正品秦艽;和/或分析近红外光谱图的平均吸光度从第二类秦艽中判别出是否存在非正品的黄管秦艽。通过采集秦艽种类的近红外光谱图数据并进行分析判别,能够快速的从所有秦艽样品中鉴别出黄管秦艽;本判别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更为省时省力,可对黄管秦艽进行快速鉴别。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青海;6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发明人: 孙菁;李佩佩;栾真杰;李朵;孟晓萍;周玉碧;陈保政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0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3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371095.0
公开号: CN110068547A
代理机构: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徐丰;张巨箭
分类号: G01N21/359(2014.01);G;G01;G01N;G01N21
申请人地址: 810008 青海省西宁市西关大街59号
主权项: 1.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用于从秦艽中识别是否存在黄管秦艽,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别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秦艽样品的制备以及获取秦艽样品的近红外一维光谱图数据; 分析近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判别分离出第一类正品秦艽; 和/或,分析近红外光谱图的平均吸光度从第二类秦艽中判别是否存在黄管秦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秦艽样品包括正品秦艽样品和/或黄管秦艽样品;进一步地,所述正品秦艽样品包括麻花艽、小秦艽、粗茎秦艽、秦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正品秦艽包括麻花艽、小秦艽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秦艽包括粗茎秦艽、秦艽、黄管秦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秦艽样品的制备包括如下内容: 将样品清洗、晾干,取药用部位根部粉碎后进行过筛; 进一步地,获取秦艽样品的近红外一维光谱图数据包括以下内容:在10000~4000cm-1范围内进行近红外全光谱扫描得到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近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判别分离出第一类正品秦艽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所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判断是否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在第一预设近红外扫描范围内存在两个吸收峰; 如果存在,则说明该样品为所述第一类正品秦艽中的麻花艽样品和/或小秦艽样品,将其从样品中判别分离出; 如果不存在,则说明样品中不存在麻花艽样品和/或小秦艽样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近红外扫描范围为4500~4000cm-1;所述两个吸收峰分别在4310~4290cm-1和4210~4190cm-1近红外扫描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近红外光谱图的平均吸光度从第二类秦艽中判别出非正品的黄管秦艽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第二类样品中所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判断在第二预设近红外扫描范围内的两个吸收峰的平均吸光度比值与预设比值之间的关系; 如果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在第二预设近红外扫描分为内的两个吸收峰的平均吸光度比值在预设平均吸光度比值范围内,则说明该样品为黄管秦艽; 如果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在第二预设近红外扫描分为内的两个吸收峰的平均吸光度比值不在预设平均吸光度比值范围内,则说明该样品为所述第二类秦艽中的粗秦艽样品和/或秦艽样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近红外扫描范围为5190~4700cm-1;所述两个吸收峰分别在5190~5170cm-1和4750~4730cm-1近红外扫描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黄管秦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吸收峰的平均吸光度比值为吸收峰在5190~5170cm-1近红外扫描范围内的平均吸光度和吸收峰4750~4730cm-1近红外扫描范围内的平均吸光度之间的比值,或者为吸收峰在4750~4730cm-1近红外扫描范围内的平均吸光度和吸收峰在5190~5170cm-1近红外扫描范围内的平均吸光度之间的比值;所述预设平均吸光度比值范围为0.9~1.1。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