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鱼道设计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道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资料收集;步骤2,过鱼目标对象确定;步骤3,过鱼方案确定;步骤4,坝前断面水动力模型建立与流场模拟;步骤5,鱼道总体设计;以及步骤6,最佳隔板间距确定。本发明根据鱼类资源现状确定过鱼目标和过鱼方案,同时,进行水环境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区域的水文、水质情况。完成现状分析后,利用EFDC模型模拟坝址处河道的流场,确定当地鱼类所适宜的生活流速范围,进行过鱼通道初步设计,模拟不同设计方案下过鱼通道的流场情况。分析比较不同设计方案下过鱼通道流场的模拟结果,结合研究区域河道流场的模拟结果,确定最佳过鱼通道方案。完成过鱼通道的总体设计,实施适应性设计与管理。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河海大学 |
发明人: |
宋为威;傅星乾;宋达昊;王长芳子;张鹏;王雪;许青;逄勇;罗缙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0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0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255811.9 |
公开号: |
CN110080178A |
代理机构: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石艳红 |
分类号: |
E02B8/08(2006.01);E;E02;E02B;E02B8 |
申请人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佛城西路8号 |
主权项: |
1.一种鱼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资料收集:对研究区域信息及工程概况资料进行收集,其中,研究区域信息包括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取水枢纽的位置、输水线路、坝高和上下游水位差;工程概况资料包括鱼道建设的工程量及投资金额; 步骤2,过鱼目标对象确定:对研究区域内鱼类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结合现有资料对研究区域内河段的鱼类进行全面了解,筛选出研究区域内的鱼类主要物种,再将筛选出的鱼类主要物种,根据优先考虑原则,确定过鱼目标对象; 步骤3,过鱼方案确定:根据步骤1收集的研究区域信息及工程概况资料,以及步骤2确定的过鱼目标对象,选择确定过鱼设施及布置方案; 步骤4,坝前断面水动力模型建立与流场模拟:通过了解研究区域内河段的地形、高程及面积资料,建立研究区域内的河道水动力模型;再根据水文站现有的实测径流量确定边界条件,通过EFDC模型模拟坝前断面流场,确定过鱼目标对象的适应流速范围; 步骤5,鱼道总体设计:根据过鱼目标对象的生活习性、繁殖、洄游特征及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鱼道结构、规模尺寸; 步骤6,最佳隔板间距确定:建立水动力鱼道模型,根据大坝不同运行水位,确定边界条件,模拟不同隔板间距方案下鱼道的流场,确定鱼道内的最佳隔板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7,鱼道运行监测:鱼道在运行过程中,需进行水流条件测量和过鱼效果监测;其中,水流条件测量包括鱼道进口、汇合池、出口以及不同池室的流速、水深指标;过鱼效果监测的内容包括:过鱼种类、过鱼数量、过鱼规格、鱼类发育情况、昼夜过鱼规律、不同进口进鱼情况、不同工况进鱼情况和坝下鱼类集群及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8,鱼道设计结构适应性调整:根据步骤7的鱼道运行监测结果,对步骤5和步骤6设计的鱼道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与鱼道实际流场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鱼道结构适应性调整的方法为在鱼道进口段和出口段设置调节设施,从而对鱼道中重要地点的流量和流速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属于优先考虑原则范围内的鱼类包括具有洄游及江湖洄游特性的鱼类,受到保护的鱼类,珍稀、特有、土著或易危鱼类,以及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