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支护结构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桩,第一支护桩桩体包括桩体以及自桩体向外凸出的凸体,桩体的一端用于与路基抵接,桩体的另一端用于穿入硬土层,凸体用于连接综合管廊的加固区。上述支护结构通过第一支护桩能将新建路基的附加应力传递到硬土层中,避免了附加应力直接作用于综合管廊上导致综合管廊损坏。同时第一支护桩的凸体连接至综合管廊底部的加固区,从而第一支护桩能对综合管廊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了新建路基的附加应力导致综合管廊在软土地区环境中发生沉降问题。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贺佐跃;陈万里;李钊;周文辉;唐健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2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0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27289.0 |
公开号: |
CN110080286A |
代理机构: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子茜;欧阳柏乐 |
分类号: |
E02D29/045(2006.01);E;E02;E02D;E02D29 |
申请人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兴华路22号 |
主权项: |
1.一种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一支护桩包括桩体以及自所述桩体向外凸出的凸体,所述桩体的一端用于与路基抵接,所述桩体的另一端用于穿入硬土层,所述凸体用于连接综合管廊的加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护桩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设置于所述综合管廊的靠近所述路基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支护桩靠近所述综合管廊的端面与所述综合管廊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护桩,并且所述第一支护桩与所述综合管廊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综合管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一支护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的同一侧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一支护桩,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护桩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护桩,所述第三支护桩远离所述路基的一端伸入所述硬土层或与所述硬土层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护桩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三支护桩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综合管廊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桩的顶部的褥垫层,所述褥垫层覆盖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以及所述第三支护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一支护桩、所述第二支护桩以及所述第三支护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综合管廊内,并且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综合管廊的顶面与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综合管廊的连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桩为双向水泥搅拌桩,所述凸体的水灰比大于所述桩体的水灰比。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